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图目录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7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组织变革研究概述 | 第20-33页 |
·组织变革类型与研究视角 | 第21-25页 |
·组织变革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5-27页 |
·组织变革研究焦点的转移:从阶段模型到动力机制 | 第27-31页 |
·组织变革能力 | 第31-32页 |
·研究小结 | 第32-33页 |
·组织惯例研究概述 | 第33-54页 |
·惯例概念发展:从个体到组织水平 | 第33-36页 |
·组织惯例的内在结构与关键特征 | 第36-43页 |
·组织惯例的测量 | 第43-44页 |
·组织惯例的前因要素:工作特征 | 第44-47页 |
·组织惯例的效能过程 | 第47-53页 |
·研究小结 | 第53-54页 |
·学习视角下的惯例研究概述 | 第54-62页 |
·组织学习:个体水平与组织水平、规范方法与描述方法 | 第54-55页 |
·组织学习与组织惯例:主要研究模型 | 第55-58页 |
·组织学习与惯例演化:元惯例机制 | 第58-61页 |
·研究小结 | 第61-62页 |
·以往研究进展与有待改进之处 | 第62-65页 |
·以往研究的主要进展 | 第62-64页 |
·以往研究的有待改进之处 | 第64-65页 |
·本研究的构思框架 | 第65-70页 |
·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焦点问题 | 第65-66页 |
·论文的构思框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66-70页 |
2 组织惯例构思开发: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第70-94页 |
·研究目的 | 第70页 |
·研究方法 | 第70-71页 |
·理论性抽样 | 第71-72页 |
·资料收集 | 第72-75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72页 |
·访谈设计 | 第72-73页 |
·访谈对象 | 第73-75页 |
·资料分析 | 第75-87页 |
·开放性编码 | 第75-83页 |
·主轴编码 | 第83-85页 |
·选择性编码 | 第85-87页 |
·研究结果的评价 | 第87-88页 |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 第88-94页 |
·研究结果的讨论:三维结构、中国特色和学习特征 | 第88-91页 |
·研究结果的小结 | 第91-94页 |
3 组织惯例的内容结构及其验证研究 | 第94-118页 |
·研究目的 | 第94-95页 |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从结构特征和学习视角切入 | 第95-96页 |
·研究方法 | 第96-102页 |
·组织惯例预试问卷的编制 | 第96-99页 |
·研究样本 | 第99-102页 |
·数据收集过程 | 第102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2页 |
·组织惯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02-105页 |
·项目筛选与样本检验 | 第102-103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103-105页 |
·组织惯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105-113页 |
·拟合指标 | 第105-106页 |
·组织惯例的结构维度 | 第106-108页 |
·组织惯例结构维度的信度和效度 | 第108-109页 |
·组织惯例的个体差异 | 第109-110页 |
·组织惯例的组织差异 | 第110-113页 |
·研究讨论与总结 | 第113-118页 |
·组织惯例三因素内涵与解释:基于学习视角 | 第113-114页 |
·组织惯例三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多层次交互学习 | 第114-115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16-118页 |
4 组织惯例演化机制案例研究:基于4I学习框架 | 第118-136页 |
·研究目的 | 第118页 |
·基于4I的组织惯例演化模型 | 第118-1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123页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121-122页 |
·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 | 第122-123页 |
·案例陈述 | 第123-129页 |
·公司总体情况概述 | 第123页 |
·公司发展历程 | 第123-124页 |
·组织惯例的演化:以产险公司架构改革所引发的系列变革为例 | 第124-129页 |
·案例分析 | 第129-134页 |
·组织惯例演化:组织学习跨越不同层级与形式 | 第130-131页 |
·元惯例机制的支撑:多层次学习塑造创新基因 | 第131-134页 |
·研究小结:基于多层次学习的惯例演化 | 第134-136页 |
5 组织惯例的前因要素与效能过程研究 | 第136-168页 |
·研究目的 | 第136页 |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 第136-142页 |
·组织变革能力模型:学习绩效 | 第136-137页 |
·组织惯例的前因要素:工作特征 | 第137-139页 |
·组织惯例的变革效能:学习效应 | 第139-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142-152页 |
·样本 | 第142-144页 |
·测量工具与数据采集 | 第144-145页 |
·数据聚合 | 第145-146页 |
·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46-152页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152-165页 |
·工作特征对组织惯例的影响效应 | 第152-153页 |
·组织惯例变革效能机制检验 | 第153-158页 |
·相关研究结果讨论:基于学习视角 | 第158-165页 |
·研究小结 | 第165-168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65页 |
·本研究取得的进展 | 第165-167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67-168页 |
6 总论 | 第168-184页 |
·本文研究的三个主要结论 | 第169-173页 |
·组织惯例具有三维结构特征 | 第169-170页 |
·组织惯例演化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学习的动态过程 | 第170-171页 |
·组织惯例的效能过程是学习效应发挥的过程 | 第171-17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 | 第173-178页 |
·基于学习视角的惯例概念构思拓展及其中国特征发掘 | 第173-175页 |
·基于多层次动态学习的惯例演化机制构建 | 第175-176页 |
·基于学习效应的惯例效能机制考察 | 第176-178页 |
·本文研究的模型总结 | 第178-180页 |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80-181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181-184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182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182-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204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204-206页 |
附录2 编码材料节选 | 第206-214页 |
附录3 问卷 | 第214-220页 |
·组织惯例预测试问卷 | 第214-215页 |
·正式调研问卷 | 第215-22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