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中国传统庭院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论文研究背景第8-9页
     ·中国当代建筑现状第8-9页
     ·住宅建筑中的中式情结探索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传统庭院的理论概述第13-21页
   ·庭院的概念及历史溯源第13-16页
   ·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内涵探究第16-19页
     ·尚中空间观第16页
     ·礼乐秩序观第16-18页
     ·天人合一生命观第18页
     ·阴阳互生的宇宙观第18-19页
   ·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特征第19-21页
     ·内聚性第19页
     ·复合性第19-20页
     ·层次性第20-21页
第三章 传统庭院的继承和现代演变第21-38页
   ·传统庭院演变的背景环境第21-24页
     ·自然环境:土地资源的稀缺与传统庭院空间之间的矛盾第21-22页
     ·社会结构:家庭生活变化与传统庭院所承载的意义之间的冲突第22-24页
     ·生态条件:建筑能耗节约与传统庭院的生态精神之间的互补第24页
   ·庭院应用建筑类型演变第24-27页
   ·庭院形式演变第27-30页
     ·空间形态变化第27-29页
     ·围合要素变化第29-30页
     ·空间组织方式变化第30页
   ·庭院位置演变第30-32页
     ·水平向变化——中心性减弱第30-32页
     ·垂直向变化——空间维度变化第32页
   ·空间尺度比例变化第32-33页
   ·庭院功能继承和演变第33-38页
     ·通风采光、微气候调节第33-35页
     ·主辅倒置第35页
     ·通用性减弱第35-36页
     ·交通流线多样化第36-38页
第四章 庭院在住宅组群中的应用第38-62页
   ·庭院在住宅组群中的空间形态第38-45页
     ·小区组织形式第38-41页
     ·组团庭院形式第41-45页
   ·庭院在住宅组群中的交往理论第45-50页
     ·庭院的设置——交往需求第45页
     ·庭院的规模及组团规模——交往距离第45-47页
     ·居住区中庭院类型——交往空间等级第47-48页
     ·其他交往空间设置第48-49页
     ·庭院设置的优势所在第49-50页
   ·庭院在住宅组群中的类型学理论第50-62页
     ·庭院的类型特征类型选择第51-53页
     ·建筑的有机生长——类型的还原(转换)第53-62页
第五章 庭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第62-101页
   ·中国建筑的传统回归第62-64页
     ·我们对待建筑传统的态度第62页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符号之一——庭院第62-63页
     ·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境再现——“家”的追求第63-64页
   ·高层住宅建筑中庭院的引入第64-101页
     ·高层住宅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第64-65页
     ·高层住宅建筑中庭院引入的必要性第65-66页
     ·高层住宅建筑中庭院引入的可行性第66-72页
     ·多、高层住宅建筑的庭院创造第72-91页
     ·庭院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手法第91-98页
     ·庭院设计要点第98-101页
第六章 总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上海世博会看世博建筑的生态建筑美学
下一篇:综合体式大学校园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