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物流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物流理论概述 | 第18-24页 |
·物流概述 | 第18-21页 |
·物流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第24-31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26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6-28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物流业形成与发展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 第31-52页 |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阶段及现状 | 第31-39页 |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 第31-34页 |
·国外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及现状 | 第34-37页 |
·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37-39页 |
·物流业形成与发展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 第39-47页 |
·物流业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 第39-43页 |
·物流业发展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 第43-47页 |
·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 第47-52页 |
·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7-49页 |
·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第4章 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 第52-72页 |
·投入产出分析法 | 第52-60页 |
·投入产出分析法 | 第52-53页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关联效应分析 | 第53-56页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波及效应分析 | 第56-60页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60-72页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关联效应实证分析 | 第60-66页 |
·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波及效应实证分析 | 第66-72页 |
第5章 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72-86页 |
·面板(PANEL)单位根检验 | 第72-76页 |
·LLC检验 | 第73-74页 |
·Breitung检验 | 第74-75页 |
·IPS检验 | 第75-76页 |
·Fisher-AD和Fisher-PP检验 | 第76页 |
·面板(PANEL)协整检验 | 第76-79页 |
·Pedroni协整检验 | 第76-78页 |
·Pedroni面板协整估计法 | 第78-79页 |
·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79-86页 |
·指标选取 | 第79-80页 |
·数据收集 | 第80页 |
·各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80-82页 |
·各变量之间的面板协整检验 | 第82-83页 |
·各变量之间的个体单位及面板协整估计 | 第83-86页 |
第6章 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86-100页 |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第86-91页 |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 | 第86-88页 |
·空间面板模型设定及其经济意义 | 第88-90页 |
·空间相关性检验和模型选择 | 第90页 |
·参数估计 | 第90-91页 |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91-92页 |
·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 第92-100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92页 |
·经济空间权重的W_(ij)的确定 | 第92-94页 |
·实证分析 | 第94-100页 |
第7章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100-104页 |
·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第100-101页 |
·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 | 第101-102页 |
·构建现代物流的产业结构 | 第102-103页 |
·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124页 |
英文摘要 | 第124-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