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引言 | 第12页 |
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2-30页 |
·SOD 的发现与命名 | 第12-13页 |
·SOD 的分布与类型 | 第13-14页 |
·SOD 的结构与性质 | 第14-20页 |
·SOD 的结构 | 第14-18页 |
·SOD 的理化性质 | 第18-20页 |
·SOD 的分子生物学 | 第20-26页 |
·SOD 的编码基因 | 第20-21页 |
·SOD 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 第21-25页 |
·SOD 的基因表达调控 | 第25-26页 |
·SOD 的功能及应用 | 第26-28页 |
·SOD 的功能 | 第26-27页 |
·SOD 的应用 | 第27-28页 |
·热稳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热稳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来源 | 第29-30页 |
·热稳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耐热机制 | 第30页 |
2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立题依据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3-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供试菌株 | 第3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3页 |
·酶和生化试剂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PCR 引物 | 第35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的cDNA 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5-43页 |
·总RNA 的提取(Trizol 法) | 第35-36页 |
·紫外检测RNA 产率和纯度 | 第36页 |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36页 |
·目的基因5’末端的分离 | 第36-43页 |
·目的基因全长cDNA 的克隆 | 第43页 |
·全长cDNA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基因的Genomic 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3-45页 |
·菌丝体DNA 的抽提 | 第43-44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Genomic DNA 的PCR 扩增 | 第44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的DNA 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总RNA 的提取 | 第45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cDNA 5’-末端的分离 | 第45-46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ORF 的分离及扩增片段的序列拼接 | 第46-47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Genomic DNA 的分离 | 第47-49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Mn-SOD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9-55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50页 |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0-5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57-8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71页 |
·实验材料 | 第57-5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7页 |
·酶和生化试剂 | 第57-58页 |
·培养基 | 第58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8-59页 |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71页 |
·Mn-SOD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 | 第59-61页 |
·Mn-SOD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61-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0页 |
·Mn-SOD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 | 第71-73页 |
·Mn-SOD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结果 | 第71-72页 |
·Mn-SOD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 | 第72-7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73-80页 |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73-75页 |
·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PIC9K/mnsod 的酵母转化 | 第75-76页 |
·酵母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76-78页 |
·Mn-SOD 基因多拷贝整合子的筛选 | 第7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中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78-8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0-83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80页 |
·分泌表达方式的选择 | 第80页 |
·甲醇利用表型(Mut~+和Mut~s)的选择 | 第80-81页 |
·影响毕赤酵母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因素及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81-83页 |
第四章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n-SOD 基因分泌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 第83-9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3-87页 |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Mn-SOD 酵母工程菌株 | 第83页 |
·培养基 | 第83页 |
·生化试剂 | 第8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3页 |
·实验方法 | 第83-87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分离纯化 | 第83-84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纯度鉴定 | 第84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酶活测定 | 第84页 |
·表达Mn-SOD 的非变性电泳(PAGE)及电泳的活性染色 | 第84-86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种类的测定 | 第86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86-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2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纯化及SDS-PAGE 检测 | 第87-89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种类测定 | 第89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89-92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89-90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最适反应pH 值 | 第90-91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热稳定性 | 第91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的pH 稳定性 | 第91-9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92-95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 | 第92-93页 |
·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性质 | 第93-9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5-97页 |
1 结论 | 第95页 |
2 建议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