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7页 |
1.1 金纳米材料 | 第13-18页 |
1.1.1 金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3-15页 |
1.1.2 金纳米材料应用 | 第15-18页 |
1.2 水凝胶 | 第18-23页 |
1.2.1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 第19-20页 |
1.2.2 pH敏感性水凝胶 | 第20-21页 |
1.2.3 电流敏感性水凝胶 | 第21页 |
1.2.4 光敏感性水凝胶 | 第21-22页 |
1.2.5 其他敏感性水凝胶 | 第22-23页 |
1.3 微流控技术 | 第23-35页 |
1.3.1 微流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23-24页 |
1.3.2 微通道内液体流动 | 第24-27页 |
1.3.3 液滴反应器装置 | 第27-28页 |
1.3.4 液滴产生机理 | 第28-31页 |
1.3.5 微流控技术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思路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7页 |
第2章 Au NPs/水凝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学传感特性研究 | 第47-65页 |
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48-49页 |
2.2.2 微流控设备 | 第49页 |
2.2.3 Au NPs的制备 | 第49-50页 |
2.2.4 Au NPs/水凝胶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50页 |
2.2.5 Au NPs/水凝胶复合微球的吸收光谱测试 | 第50-51页 |
2.2.6 Au NPs/水凝胶复合微球的葡萄糖传感检测 | 第51-52页 |
2.2.7 其他测试及表征 | 第5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2.3.1 Au NPs | 第52-53页 |
2.3.2 Au NPs/ P(AAm-co-AA)水凝胶复合微球 | 第53-56页 |
2.3.3 Au NPs/P(AAm-co-AA)水凝胶复合微球的pH传感性能 | 第56-58页 |
2.3.4 Au NPs/P(AAm-co-AA)水凝胶复合微球的葡萄糖传感性能 | 第58-59页 |
2.3.5 Au NPs/ P(AAm-co-AA)水凝胶复合微球的光学传感识别机理 | 第59-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3章 水凝胶@ Au NPs微球的制备及其SERS特性研究 | 第65-89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6-70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66页 |
3.2.2 微流控设备 | 第66-67页 |
3.2.3 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67-68页 |
3.2.4 Au NPs的制备 | 第68页 |
3.2.5 水凝胶@Au NPs微球的制备 | 第68-69页 |
3.2.6 样品的制备及SERS测量 | 第69页 |
3.2.7 其他测试其及表征 | 第69-7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4页 |
3.3.1 P(AAm-co-AA)水凝胶微球 | 第70-72页 |
3.3.2 P(AAm-co-AA)水凝胶@Au NPs微球 | 第72-73页 |
3.3.3 P(AAm-co-AA)水凝胶@Au NPs微球SERS传感 | 第73-82页 |
3.3.4 P(AAm-co-AA)水凝胶@Au NPs微球SERS传感机理 | 第82-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4章 基于微流控技术Au NPs三维自组装的探究 | 第89-103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0-92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90页 |
4.2.2 微流控设备 | 第90-91页 |
4.2.3 Au NPs自组装微球的制备 | 第91页 |
4.2.4 表征方法 | 第91-9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9页 |
4.3.1 芯片的选择 | 第92-93页 |
4.3.2 微球大小的调控 | 第93-96页 |
4.3.3 微球中Au NPs的排列特征 | 第96-98页 |
4.3.4 微球的光学特征 | 第98-9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第5章 Au@M (M=Pt、Pb、Ag)纳米粒子的微流控法制备探究 | 第103-119页 |
5.1 引言 | 第103-10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5.2.1 主要试剂 | 第104页 |
5.2.2 微流控设备 | 第104页 |
5.2.3 Au@M (M=Pt、Pb、Ag)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5.2.4 表征方法 | 第105-10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6页 |
5.3.1 Au@Pt纳米粒子 | 第107-109页 |
5.3.2 Au@Pd纳米粒子 | 第109-111页 |
5.3.3 Au@ Ag纳米粒子 | 第111-114页 |
5.3.4 微流控制备特点 | 第114-11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9页 |
6.2 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19-120页 |
6.3 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