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提高少片簧承载能力的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概述第11-14页
   ·少片钢板弹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少片钢板弹簧设计理论第17-25页
   ·少片钢板弹簧的单片形状第17-18页
   ·抛物线型少片钢板弹簧刚度与应力计算第18-21页
   ·梯形变厚截面宽度不变弹簧刚度和应力计算第21-22页
   ·少片钢板弹簧总成弧高与曲率半径的计算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精细积分法与正交试验结合的少片钢板弹簧刚度分析第25-41页
   ·变截面与等截面少片钢板弹簧的刚度的关系第25-26页
   ·哈密顿辛对偶体系下等截面少片钢板弹簧刚度影响因素分析第26-30页
     ·哈密顿辛对偶体系下的等截面少片钢板弹簧建模第27-28页
     ·片数对刚度的影响第28-29页
     ·弧高对刚度的影响第29-30页
   ·结合精细积分和正交实验法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0-41页
     ·正交实验简介第30-31页
     ·板簧为三片时,尺寸对刚度的影响第31-35页
     ·较大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试验第35-38页
     ·板簧为四片时,尺寸对刚度的影响分析第38-41页
第4章 基于界带法的少片钢板弹簧刚度特性分析第41-49页
   ·有限元中接触和模拟体系下接触对比第41-42页
   ·模拟体系下接触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接触对整体刚度影响第44页
   ·数值算例第44-48页
     ·不同加载频率对刚度影响第45-46页
     ·接触长度对刚度影响第46-47页
     ·带宽为 1mm 时接触长度对刚度影响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少片钢板弹簧力学分析第49-61页
   ·CAD 模型的建立与简化第49-50页
   ·网格的划分第50-52页
   ·定义材料属性第52页
   ·定义分析步第52页
   ·定义接触第52-54页
   ·添加载荷第54-56页
   ·结果分析第56-60页
     ·装配后的应力第56页
     ·加载到最大位置处的应力云图第56-58页
     ·最大载荷时接触力云图第58-59页
     ·获取刚度曲线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有限元法与正交实验结合的少片钢板弹簧刚度分析第61-81页
   ·结合有限元法的正交实验法选优第61-63页
     ·实验目的与要求第61页
     ·实验指标第61页
     ·因素水平的选取第61-62页
     ·正交表的选取第62页
     ·正交表的表头设计第62页
     ·试验方案第62-63页
   ·有限元计算后的结果第63-67页
     ·刚度的计算结果和刚度曲线第63-65页
     ·应力的计算结果和应力云图第65-67页
     ·质量的计算结果第67页
   ·计算结果的极差分析第67-69页
     ·刚度计算结果的极差分析第67-68页
     ·应力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第68页
     ·质量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第68-69页
   ·计算结果的效应曲线分析第69-70页
     ·刚度计算结果的效应曲线图第69页
     ·应力计算结果的效应曲线图第69-70页
     ·质量计算结果的效应曲线图第70页
   ·计算结果的方差分析第70-73页
     ·刚度计算结果的方差分析第70-71页
     ·应力计算结果的方差分析第71-72页
     ·质量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第72-73页
   ·各片之间几何尺寸的交互分配对总刚度的影响第73-77页
   ·新板簧的设计第77页
   ·新设计的板簧与某汽车厂板簧对比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7章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7-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CP协议的EPS在线标定系统
下一篇:轻型车弱附着地面转向制动/驱动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