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2页 | 
| ·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1页 | 
|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4页 | 
|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 ·农林废弃物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论文的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论文的意义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2-23页 | 
| ·铅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 ·吸收光谱 | 第23-24页 | 
|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 ·六价铬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吸收光谱 | 第24-25页 | 
| ·标准曲线 | 第25页 | 
| ·次甲基蓝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 ·吸收光谱 | 第26页 | 
| ·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 ·吸附性能分析 | 第27-29页 | 
| ·吸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7页 | 
|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 第27页 | 
| ·吸附等温式 | 第27-28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柠檬酸改性花生壳的制备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29-42页 | 
| ·制备方法 | 第29页 | 
| ·吸附铅离子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铅离子吸附与解吸附条件实验 | 第30-34页 | 
| ·初始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柠檬酸改性花生壳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铅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铅离子的解吸附 | 第33-34页 | 
| ·铅离子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 第34-37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34-35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35-37页 | 
| ·铅离子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37-42页 | 
| 第四章 甲醛改性花生壳的制备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 第42-55页 | 
| ·制备方法 | 第42页 | 
| ·吸附六价铬实验方法 | 第42页 | 
| ·六价铬吸附与解吸附条件实验 | 第42-47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初始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甲醛改性花生壳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六价铬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46页 | 
| ·六价铬的解吸附 | 第46-47页 | 
|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 第47-51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7-49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49-51页 | 
| ·六价铬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51-55页 | 
| 第五章 甲醛改性花生壳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 第55-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 ·吸附与解吸附条件实验 | 第55-59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5页 | 
| ·甲醛改性花生壳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初始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次甲基蓝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次甲基蓝的解吸附 | 第58-59页 | 
|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 第59-63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59-61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61-63页 | 
| ·次甲基蓝的吸附机理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