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消化道微型诊疗系统的供能方式 | 第12-15页 |
·内部供能 | 第12页 |
·外部供能 | 第12-15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5-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无线能量传输的稳定性 | 第19-34页 |
·姿态稳定性 | 第19-25页 |
·解决方案 | 第19-20页 |
·三维能量接收线圈 | 第20-22页 |
·姿态稳定性测试 | 第22-25页 |
·位置稳定性 | 第25-30页 |
·解决方案 | 第25-26页 |
·亥姆霍兹能量发射线圈 | 第26-30页 |
·位置稳定性测试 | 第30页 |
·频率稳定性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 | 第34-42页 |
·能量发射系统的效率 | 第34-36页 |
·功率放大电路 | 第34-35页 |
·能量发射电路 | 第35-36页 |
·能量接收系统的效率 | 第36-41页 |
·线圈导线 | 第37页 |
·线圈匝数、股数、Q 值与频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 | 第38-39页 |
·线圈磁芯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无线能量传输的人体安全性 | 第42-74页 |
·时变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 第42-46页 |
·确定性不利健康效应 | 第42-43页 |
·电磁场作用的基本机理 | 第43-44页 |
·电刺激 | 第44-45页 |
·热效应 | 第45-46页 |
·相关标准与研究方法 | 第46-53页 |
·ICNIRP 导则 | 第46-47页 |
·IEEE C95.1-2005 标准 | 第47-48页 |
·ICNIRP 导则和 IEEE C95.1-2005 标准的对比 | 第48-51页 |
·无线能量传输的人体安全性问题研究方法 | 第51-53页 |
·建立人体电磁计算模型 | 第53-63页 |
·已有的人体计算模型 | 第53-55页 |
·获取原始数据 | 第55-56页 |
·图像分割 | 第56-57页 |
·人体结构模型 | 第57-61页 |
·人体电磁计算模型 | 第61-63页 |
·计算软件和方法 | 第63-67页 |
·计算软件 | 第63-66页 |
·计算过程 | 第66-6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3页 |
·建立仿真模型 | 第67-68页 |
·比吸收率 | 第68-69页 |
·在体电场 | 第69-70页 |
·电流密度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74-80页 |
·无线能量发射系统 | 第74-76页 |
·无线能量接收系统 | 第76页 |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