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一般理论概述 | 第10-17页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公司僵局的分类 | 第11-13页 |
(一) 董事会僵局和股东会僵局 | 第11-12页 |
(二) 双方分歧对立产生的僵局和股东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僵局 | 第12页 |
(三) 表决权对等的僵局和否决权僵局 | 第12-13页 |
三、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一) 主体的对抗性 | 第13页 |
(二) 运行失常的持续性 | 第13页 |
(三) 对立双方的非违法性 | 第13-14页 |
四、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4-16页 |
(一) 有限公司的人合性之脆弱是滋生公司僵局的天然土壤 | 第14-15页 |
(二) 多数决原则的滥用是公司僵局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15页 |
(三) 资本不变原则的僵化是公司僵局出现的直接原因 | 第15-16页 |
五、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概论 | 第17-23页 |
一、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一) 期待利益落空论 | 第17页 |
(二) 公司的社会责任论 | 第17页 |
(三) 公司自治局限论 | 第17-18页 |
二、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18-19页 |
(一) 自力救济方法用尽 | 第18页 |
(二) 尽量维持公司的主体 | 第18页 |
(三) 区分介入与有限介入 | 第18-19页 |
三、美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借鉴 | 第19-23页 |
(一) 司法介入的前提 | 第19-20页 |
(二) 司法介入的方式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及其完善建议 | 第23-30页 |
一、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现状 | 第23-24页 |
(一) 以司法权救济公司僵局的前提 | 第23-24页 |
(二) 以司法权救济公司僵局的方式 | 第24页 |
二、我国现行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4-27页 |
(一) 对司法解散适用条件的相关规定予以细化 | 第24-25页 |
(二) 对申请解散的股东持股期限进行限制 | 第25-26页 |
(三) 把调解程序作为适用司法解散的前置程序 | 第26页 |
(四) 结合公司资产总额确定级别管辖 | 第26-27页 |
(五) 增加恶意股东赔偿制度 | 第27页 |
三、探索破解公司僵局的其他司法救济途径 | 第27-30页 |
(一) 强制股权置换 | 第27-28页 |
(二) 法院指派特定人介入僵局公司的管理 | 第28页 |
(三) 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