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股东大会决议 | 第14-24页 |
一、股东大会决议的概念及形成方式 | 第14-17页 |
(一) 概述 | 第14-15页 |
(二) 股东表决权行使的一般原则——资本多数决原则 | 第15-17页 |
二、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 | 第17-19页 |
(一) 对内效力 | 第17-18页 |
(二) 对外效力 | 第18-19页 |
三、股东大会决议的本质 | 第19-24页 |
(一) 法律行为说 | 第19-20页 |
(二) 意思形成说 | 第20-21页 |
(三) 评析 | 第21-24页 |
第二部分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 | 第24-32页 |
一、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事由 | 第24-27页 |
(一) 程序瑕疵 | 第24-26页 |
(二) 内容瑕疵 | 第26-27页 |
二、决议瑕疵法律后果的比较 | 第27-32页 |
(一) “二分法” | 第28页 |
(二) “三分法” | 第28页 |
(三) 评析 | 第28-32页 |
第三部分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司法救济的程序设计 | 第32-41页 |
一、决议撤销之诉 | 第32-37页 |
(一) 诉的性质 | 第32页 |
(二) 当事人身份之确定 | 第32-35页 |
(三) 撤销权的行使期间性质——起诉期间 | 第35-37页 |
二、决议无效、不成立之诉 | 第37-39页 |
(一) 诉的性质 | 第37-38页 |
(二) 当事人身份之确定 | 第38页 |
(三) 确认决议无效之诉、决议不成立之诉是否有时间限制 | 第38-39页 |
三、股东大会决议被撤销、无效、不成立的判决效力 | 第39-41页 |
(一) 既判力 | 第39-40页 |
(二) 溯及力 | 第40-41页 |
第四部分 决议瑕疵救济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 | 第41-48页 |
一、瑕疵决议司法救济在新、旧《公司法》之间的衔接 | 第41-45页 |
二、是否可以提起确认决议有效之诉 | 第45-47页 |
三、诉讼担保制度 | 第47-48页 |
第五部分 我国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司法救济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 第48-51页 |
一、我国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48页 |
二、我国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48-51页 |
(一) 增加决议不成立瑕疵决议的效力类型及相应的诉讼类型 | 第48-49页 |
(二) 对于是否可以提起决议确认有效之诉有待明确 | 第49页 |
(三) 原告(撤销权人)的扩大化与被告的确定化 | 第49页 |
(四) 进一步明确诉讼担保制度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