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8-28页 |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社会效应及其经济本质 | 第20-23页 |
·社会效应 | 第20-21页 |
·经济本质 | 第21-23页 |
·申报标准 | 第23-26页 |
·绝对规模标准 | 第24-25页 |
·相对规模标准 | 第25-26页 |
·双重标准 | 第26页 |
·实质审查标准 | 第26-28页 |
3 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规制国际对比研究 | 第28-42页 |
·美国 | 第28-32页 |
·美国反垄断法体系中的"经营者集中" | 第28-29页 |
·美国经营者集中的衡量体系 | 第29页 |
·美国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对象与申报标准 | 第29-30页 |
·美国经营者集中的实质审查制度 | 第30-31页 |
·美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 第31-32页 |
·欧盟 | 第32-37页 |
·欧盟反垄断法体系中的"经营者集中" | 第32-33页 |
·欧盟经营者集中的衡量体系 | 第33页 |
·欧盟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对象与申报标准 | 第33-34页 |
·欧盟经营者集中的实质审查制度 | 第34-36页 |
·欧盟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 第36-37页 |
·日本 | 第37-40页 |
·日本反垄断法体系中的经营者集中 | 第37-38页 |
·日本经营者集中的衡量体系 | 第38页 |
·日本经营者集中的规制对象与申报标准 | 第38-39页 |
·日本经营者集中的实质审查制度 | 第39-40页 |
·日本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我国"经营者集中"量化指标选择与重构 | 第42-54页 |
·我国经营者集中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我国"经营者集中"的概念 | 第42-43页 |
·我国"经营者集中"的规制对象与申报标准 | 第43-44页 |
·我国"经营者集中"实质审查制度 | 第44页 |
·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 第44页 |
·存在问题 | 第44-47页 |
·概念界定方面 | 第44-45页 |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规制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45-47页 |
·量化指标的重构 | 第47-54页 |
·申报指标 | 第47-48页 |
·实质审查指标 | 第48页 |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48-50页 |
·市场份额的界定 | 第50-51页 |
·市场集中度的界定 | 第51页 |
·可能反竞争效果的界定 | 第51-52页 |
·对市场进入障碍、技术进步的界定 | 第52-53页 |
·权衡社会效益 | 第53-54页 |
5 典型案例研究—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 | 第54-63页 |
·并购双方简介 | 第54-56页 |
·主并购方——可口可乐简介 | 第54页 |
·被并购方——汇源集团简介 | 第54-56页 |
·并购案件回放 | 第56-58页 |
·案和审查过程 | 第56页 |
·审查内容 | 第56-57页 |
·审查工作 | 第57页 |
·竞争问题 | 第57页 |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商谈 | 第57页 |
·最终审查决定 | 第57-58页 |
·依《反垄断法》程序及量化标准分析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 | 第58-61页 |
·案例研究小结 | 第61-63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A | 第67-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