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预期研究贡献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16-26页 |
·消费品品牌形象的影响因素及模型评述 | 第16-18页 |
·工业品与消费品的异同分析 | 第18-20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产品形象 | 第22页 |
·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 | 第22-23页 |
·顾客形象 | 第23页 |
·涉入程度 | 第23-24页 |
·文献综述总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6-35页 |
·研究模型 | 第26-28页 |
·变量测量 | 第28-30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 | 第28页 |
·产品形象 | 第28-29页 |
·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 | 第29页 |
·顾客形象 | 第29页 |
·涉入程度 | 第29-30页 |
·研究假设 | 第30-33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维度划分的假设 | 第30页 |
·产品形象与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关系假设 | 第30-31页 |
·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关系假设 | 第31-32页 |
·顾客形象与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关系假设 | 第32页 |
·涉入程度的调节效应假设 | 第32-33页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3-34页 |
·问卷设计 | 第33-34页 |
·数据收集 | 第3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及结果 | 第35-65页 |
·样本基本信息 | 第35-36页 |
·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6-44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产品形象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传播方式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9-41页 |
·传播内容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41-42页 |
·顾客形象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42-43页 |
·涉入程度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相关分析 | 第44-47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45页 |
·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涉入程度与工业品品牌形象及各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回归分析 | 第47-51页 |
·产品形象对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顾客形象对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传播方式对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49页 |
·传播内容对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所有自变量对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调节效应分析 | 第51-58页 |
·涉入程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传播方式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56-57页 |
·传播内容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57-58页 |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工业品品牌形象维度划分 | 第58-59页 |
·产品形象、顾客形象、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工业品品牌形象的关系 | 第59-62页 |
·涉入程度的调节效应 | 第62-63页 |
·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的调节效应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5-70页 |
·主要结论及研究模型的修正 | 第65-67页 |
·理论假设的验证 | 第65-66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6页 |
·研究模型的修正 | 第66-67页 |
·管理建议 | 第67-68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8-6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78-82页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