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集团核心员工流失预警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学术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假设 | 第12页 |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相关概念的研究 | 第14-16页 |
·核心员工的界定 | 第14-15页 |
·员工流失的界定 | 第15-16页 |
·员工流失的分类 | 第16页 |
·相关理论支撑 | 第16-18页 |
·ERG 理论 | 第16-17页 |
·公平理论 | 第17页 |
·期望理论 | 第17页 |
·工作满意度理论 | 第17页 |
·双因素理论 | 第17-18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22页 |
·国外对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国内对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文献述评 | 第19-22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调查对象与取样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程序 | 第22页 |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3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页 |
·本研究的重点 | 第23-24页 |
4 问卷编制与发放 | 第24-28页 |
·问卷编制与试测 | 第24-25页 |
·问卷编制 | 第24页 |
·问卷试测 | 第24-25页 |
·问卷发放与样本结构 | 第25-28页 |
5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征兆分析 | 第28-38页 |
·YS 集团简介 | 第28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总体分析 | 第28-30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对比分析 | 第30-36页 |
·不同性别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0-31页 |
·不同年龄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1页 |
·不同学历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1-32页 |
·不同工龄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2-34页 |
·不同层级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岗位序列核心员工流失征兆认识比较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6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54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 第38-40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维度分析 | 第40-43页 |
·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 第43-44页 |
·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分析 | 第44-51页 |
·不同性别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44-45页 |
·不同年龄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45-46页 |
·不同学历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46-48页 |
·不同工龄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48-49页 |
·不同层级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49-50页 |
·不同岗位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4页 |
7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预警管理 | 第54-76页 |
·核心员工流失预警管理的指导思想 | 第54-55页 |
·预警管理的指导原则 | 第54-55页 |
·预警管理系统的目标 | 第55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管理模型及流程 | 第55-60页 |
·核心员工流失过程模型 | 第55-56页 |
·核心员工离职预警管理模型 | 第56-57页 |
·核心员工流失预警管理工作流程 | 第57-60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指标体系 | 第60-66页 |
·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60页 |
·预警指标选取的基础 | 第60-61页 |
·预警指标的体系的构成 | 第61-62页 |
·预警指标的测量及警戒值的确定 | 第62-66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预控管理 | 第66-67页 |
·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分析 | 第66页 |
·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对策 | 第66-67页 |
·YS 集团核心员工流失的预警管理制度构建探讨 | 第67-76页 |
·关注科学的绩效薪酬体系 | 第68-70页 |
·建立顺畅的人才开发通道 | 第70-71页 |
·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发扬健康的管理风格 | 第71-72页 |
·树立良好的企业前景 | 第72-73页 |
·个性化预警管理 | 第73-76页 |
8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76-78页 |
·研究结论 | 第76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附录A | 第82-83页 |
附录B | 第83-86页 |
附录C | 第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6页 |
附录D | 第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