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前科消灭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前科的特殊预防价值方面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一) 对不同类型人的局限性 | 第16页 |
(二) 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三) 对不同地域的局限性 | 第17页 |
三、前科消灭的理论根据 | 第17-30页 |
(一) 前科消灭的法哲学基础 | 第17-20页 |
1. 前科消灭符合正义的要求 | 第17-18页 |
2. 前科消灭符合功利性 | 第18-19页 |
3. 前科不符合法的人文关怀精神 | 第19-20页 |
(二) 前科消灭的犯罪学基础 | 第20-21页 |
(三) 前科消灭的刑法学基础 | 第21-26页 |
1. 前科消灭之于报应 | 第22-24页 |
2. 前科消灭之于预防 | 第24-26页 |
(四) 前科消灭的社会学基础 | 第26-28页 |
1. 前科的存在不利于形成社会协作 | 第26-28页 |
2. 社会应当宽容对待前科者 | 第28页 |
(五) 前科消灭的心理学基础 | 第28-30页 |
四、国外对前科消灭相关规定 | 第30-32页 |
(一) 法国 | 第30-31页 |
(二) 俄罗斯联邦 | 第31页 |
(三) 日本 | 第31-32页 |
1. 前科消灭的立法理由 | 第31-32页 |
2. 日本的前科消灭 | 第32页 |
五、前科消灭的条件、类型 | 第32-36页 |
(一) 前科消灭的条件 | 第32-33页 |
(二) 前科消灭的类型 | 第33-36页 |
1. 法定消灭 | 第33-34页 |
2. 裁定的前科消灭 | 第34-35页 |
3. 赦免的前科消灭 | 第35-36页 |
六、我国前科消灭立法的建议以及对前科消灭运作模式的构思 | 第36-38页 |
(一) 立法方面 | 第36页 |
(二) 前科消灭运作模式 | 第36-38页 |
1. 前科消灭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36页 |
2. 前科消灭的考察机制 | 第36-37页 |
3. 前科者档案的处理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