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高速精密压力机的特点 | 第11-13页 |
| ·国内外高速压力机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课题来源和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高速压力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 第17-28页 |
|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18-19页 |
| ·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19-23页 |
| ·曲柄滑块机构的惯性力的平衡 | 第23-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典型惯性力平衡机构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28-39页 |
| ·典型惯性力平衡机构 | 第28-30页 |
| ·典型惯性力平衡机构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平衡过程 | 第29-30页 |
| ·典型动平衡装置的设计 | 第30-31页 |
| ·典型动平衡装置的仿真与分析 | 第31-37页 |
| ·多刚体动力学软件COSMOS/Motion | 第32-33页 |
| ·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高速压力机的模态分析 | 第39-55页 |
| ·结构模态分析理论 | 第39-40页 |
| ·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概述 | 第40-41页 |
| ·高速压力机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41-42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 ·机体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1页 |
|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第41-42页 |
| ·高速压力机结合部的处理 | 第42-49页 |
| ·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 ·曲轴—轴承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44-46页 |
| ·导柱-导套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46-49页 |
| ·高速压力机的模态分析 | 第49-5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 ·高速压力机的机身部分的模态分析 | 第49-51页 |
| ·高速压力机的传动部分的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 ·高速压力机的整机模态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高速压力机的优化 | 第55-65页 |
| ·优化理论 | 第55-59页 |
| ·设计变量 | 第55-56页 |
| ·目标函数 | 第56页 |
| ·约束条件 | 第56-57页 |
|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57页 |
| ·优化问题的数值迭代法 | 第57-58页 |
| ·灵敏度分析理论 | 第58-59页 |
| ·高速压力机结构优化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 ·高速压力机优化模型分析计算 | 第60-63页 |
|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 ·优化模型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优化模型模态验证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高速压力机动态响应分析 | 第65-77页 |
| ·动态响应分析的方法 | 第65-67页 |
| ·振型叠加法简介 | 第65-66页 |
| ·模态振型的加权正交性 | 第66页 |
| ·振型叠加法 | 第66-67页 |
| ·高速压力机冲裁工艺原理 | 第67-71页 |
| ·冲裁过程塑性变形 | 第68-70页 |
| ·载荷谱的计算 | 第70-71页 |
| ·机身动态响应计算结果 | 第71-76页 |
| ·最大主应力部位及危险点附近节点的动应力 | 第72-75页 |
| ·危险点及工作台面的位移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高速压力机振动试验分析 | 第77-87页 |
| ·振动测试概述 | 第77-78页 |
| ·振动测试的工程意义 | 第77页 |
| ·振动测试的前提条件 | 第77-78页 |
| ·振动测试方案的拟定 | 第78-80页 |
| ·振动测试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