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3页 |
·国外电信产业研究综述 | 第9页 |
·国内电信业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中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市场挑战与机遇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营销渠道战略及网格化营销战略的基本理论 | 第16-27页 |
·营销渠道的概念 | 第16-19页 |
·营销渠道的定义 | 第16-17页 |
·营销渠道的功能 | 第17-18页 |
·营销渠道的结构 | 第18-19页 |
·营销渠道战略的概念 | 第19页 |
·营销渠道的决策与管理 | 第19-23页 |
·营销渠道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营销渠道选择的基本策略 | 第21-22页 |
·营销渠道的决策管理 | 第22-23页 |
·网格化营销战略的概念 | 第23-27页 |
·网格化营销的起源 | 第23-24页 |
·网格化营销战略的定义 | 第24-25页 |
·网格化营销战略的特点 | 第25页 |
·网格化营销战略的核心和构成 | 第25-26页 |
·网格化营销战略的意义 | 第26-27页 |
第3章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分析 | 第27-36页 |
·桂东电信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第28页 |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模式及战略分析 | 第28-36页 |
·桂东电信公司渠道模式 | 第28-30页 |
·桂东电信公司渠道模式的战略分析 | 第30-32页 |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选择 | 第32-33页 |
·桂东电信公司直线营销渠道激励 | 第33页 |
·桂东电信公司直线营销渠道冲突管理与控制 | 第33-34页 |
·渠道现状总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网格化设计方案 | 第36-51页 |
·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实施原则与工作目标 | 第36-38页 |
·总体思路 | 第36页 |
·实施原则 | 第36-37页 |
·工作目标 | 第37页 |
·网格营销体系思路、原则、目标描述 | 第37-38页 |
·建立基于网格的县公司机构营销服务架构 | 第38-39页 |
·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的岗位设置 | 第39-41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41-45页 |
·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网格规模确定 | 第41页 |
·网格单元的划分 | 第41-45页 |
·建立网格视图规范 | 第45-47页 |
·明确网格包区界面 | 第47-48页 |
·网格的收入统计 | 第48-49页 |
·建立有效的IT系统支撑 | 第49-51页 |
第5章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网格化应用保障措施 | 第51-66页 |
·人力资源配置及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岗位与人员配置原则 | 第51页 |
·人员配置要求 | 第51页 |
·岗位薪酬激励与倾斜 | 第51-52页 |
·营销能力提升 | 第52页 |
·专业管理与区域销售的管控关系 | 第52-54页 |
·网格的协调营销机制 | 第54-58页 |
·明确收入服务责任 | 第54页 |
·各关联部门末梢机构岗位收入服务责任 | 第54-55页 |
·明确协同营销机制 | 第55-58页 |
·完善网格岗位评价和绩效管理体系 | 第58-66页 |
·基于科学预算的精确营销 | 第58页 |
·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营销 | 第58-59页 |
·纵横结合的精确营销 | 第59-60页 |
·营销模式创新 | 第60-62页 |
·网格化营销人员职责与KPI设置 | 第62页 |
·KPI考核规范原则 | 第62-64页 |
·网格(驻场)经理的KPI指标设置 | 第64页 |
·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执行手册 | 第64-66页 |
第6章 桂东电信公司营销渠道网格化应用效果评价 | 第66-76页 |
·内部管理效果评价 | 第66-67页 |
·营销组织效果评价 | 第67-68页 |
·营销业绩效果评价 | 第68-69页 |
·各类人员考核规范设置效果评价 | 第69页 |
·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检查效果评价 | 第69-74页 |
·基本条件和硬件设施检查 | 第70-71页 |
·内部管理检查评价 | 第71-72页 |
·营销组织检查评价 | 第72-73页 |
·营销业绩检查评价 | 第73-74页 |
·网格化绩效考核效果评价 | 第74-75页 |
·营销渠道网格化应用局限性的评价 | 第75-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