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水稻稻瘟病概述 | 第14页 |
1.2 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理 | 第14-15页 |
1.3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植物NBS-LRR基因的CC结构域特点与功能 | 第16-17页 |
1.5 Pi36CC和36IP4的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5.1 Pi36CC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5.2 36IP4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6 常用基因互作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6.1 酵母互作验证 | 第19-20页 |
1.6.2 荧光双分子互补验证 | 第20-21页 |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4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2.1.1 水稻材料 | 第22页 |
2.1.2 菌株 | 第22页 |
2.1.3 质粒载体 | 第22页 |
2.1.4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2-23页 |
2.1.4.1 试剂盒及试剂 | 第23页 |
2.1.4.2 抗生素 | 第23页 |
2.1.5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 第23-25页 |
2.1.6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1.7 本研究中的引物序列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2.1 质粒提取 | 第26页 |
2.2.1.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26页 |
2.2.1.2 酵母质粒提取 | 第26页 |
2.2.2 载体构建 | 第26-30页 |
2.2.2.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27页 |
2.2.2.2 目的基因的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27-28页 |
2.2.2.3 目的片段与pGBKT7重组连接 | 第28-29页 |
2.2.2.4 菌落PCR检测目的克隆 | 第29-30页 |
2.2.2.5 阳性克隆鉴定 | 第30页 |
2.3 文库筛选 | 第30-31页 |
2.3.1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0页 |
2.3.2 互作蛋白筛选 | 第30-31页 |
2.3.3 酵母质粒转大肠杆菌 | 第31页 |
2.4 植物和病原菌的培养及侵染 | 第31-32页 |
2.4.1 水稻植株的培养 | 第31页 |
2.4.2 稻瘟病孢子培养 | 第31页 |
2.4.3 病原菌滴菌侵染植物 | 第31-32页 |
2.5 水稻叶片RNA提取 | 第32页 |
2.6 水稻cDNA制备 | 第32-33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3-34页 |
2.8 酵母互作验证 | 第34-36页 |
2.8.1 目的片段获得及酵母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2.8.2 酵母共转 | 第35-36页 |
2.9 农杆菌转化 | 第36页 |
2.10 荧光双分子互补验证实验 | 第36-37页 |
2.10.1 荧光双分子载体构建 | 第36页 |
2.10.2 荧光双分子互补验证 | 第36-37页 |
2.11 亚细胞定位 | 第37-38页 |
2.12 基因敲除及过表达 | 第38-42页 |
2.12.1 基因敲除载体构建 | 第38-39页 |
2.12.2 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页 |
2.12.3 遗传转化 | 第39-40页 |
2.12.4 分子鉴定 | 第40-41页 |
2.12.4.1 DNA提取 | 第40-41页 |
2.12.4.2 PCR及电泳及测序分析DNA提取 | 第41页 |
2.12.5 稻瘟病接种鉴定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9页 |
3.1 Pi36CC结构域克隆及诱饵载体构建 | 第42页 |
3.2 Pi36CC蛋白筛库 | 第42-43页 |
3.3 36IP4全长CDS克隆 | 第43-45页 |
3.4 36IP4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5-46页 |
3.5 稻瘟病菌株侵染水稻过程中基因36IP4表达情况 | 第46-50页 |
3.5.1 kasalath亲和菌株和非亲和菌株筛选 | 第46-47页 |
3.5.2 36IP4在kasalath抗病过程中的表达量分析 | 第47-50页 |
3.6 Pi36CC与36IP4互作的真实性验证 | 第50-53页 |
3.6.1 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 | 第50-51页 |
3.6.2 荧光双分子互补验证 | 第51-53页 |
3.7 36IP4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3-54页 |
3.8 36IP4基因过表达、敲除及稻瘟病侵染 | 第54-57页 |
3.8.1 基因敲除载体构建及转化植株获得 | 第54-57页 |
3.8.1.1 gRNA靶点设计 | 第55页 |
3.8.1.2 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55-56页 |
3.8.1.3 植株敲除36IP4基因的变异类型鉴定 | 第56-57页 |
3.8.2 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植株获得 | 第57页 |
3.9 稻瘟病非亲和菌株Guy11侵染转基因植株研究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4.1 Pi36CC与36IP4互作 | 第59-60页 |
4.2 36IP4诱导表达与抗病之间的关系 | 第60页 |
4.3 36IP4基因功能预测分析 | 第60-6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附录一 、研究中构建的质粒信息及使用的PCR扩增的引物列表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