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式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式 | 第12-13页 |
·现代二维决策模型 | 第13-14页 |
·基于现代二维决策标准的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 | 第14-15页 |
·基于现代二维决策标准的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改进 | 第15页 |
·物流外包决策定量分析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路线图 | 第18-20页 |
2 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知识 | 第20-38页 |
·物流理论 | 第20-24页 |
·物流定义 | 第20-21页 |
·物流学说 | 第21-24页 |
·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 第24-27页 |
·供应链的概念 | 第24-25页 |
·供应链的特征 | 第25-26页 |
·供应链的类型 | 第26-27页 |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 第27-28页 |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 第28-30页 |
·自营配送模式 | 第29页 |
·共同配送模式 | 第29-30页 |
·第三方配送模式 | 第30页 |
·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 第30-34页 |
·第三方物流的内涵 | 第31-32页 |
·第三方物流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第三方物流的利与弊 | 第34-36页 |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第34-36页 |
·第三方物流的缺点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研究 | 第38-50页 |
·煤炭企业主要从事的活动及其管理特点 | 第38-41页 |
·煤炭企业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 | 第38-39页 |
·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 | 第39-41页 |
·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国有煤炭企业物流公司以贸易为主、低水平服务为辅的主导运营模式 | 第41页 |
·国有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现状 | 第41-43页 |
·供应链管理引领煤炭产业从粗放式向精益化发展 | 第43-44页 |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进行物流配送模式决策的必要性 | 第44-46页 |
·煤炭企业生产性质的需要 | 第45页 |
·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45页 |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 第45-46页 |
·供应链环境下实现煤炭无缝连接供应链物流系统配送的主要策略 | 第46-47页 |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 第47-49页 |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各自特点 | 第47-48页 |
·供应链环境下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应用及发展趋势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62页 |
·我国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经济性因素 | 第50-51页 |
·管理性因素 | 第51-53页 |
·社会性因素 | 第53页 |
·基于各种影响因素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 | 第53-54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4-55页 |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5-60页 |
·层次分析法实施步骤 | 第56-57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5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决策 | 第62-68页 |
·同异反集对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 第62-64页 |
·集对 | 第62页 |
·联系度 | 第62-63页 |
·集对势 | 第63-64页 |
·同异反评价模型 | 第64页 |
·集对分析法进行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决策的步骤 | 第64-66页 |
·确定影响物流配送模式决策因素的各个权重 | 第64-65页 |
·确定同异反向量矩阵 | 第65-66页 |
·建立同异反评价模型对煤炭企业物流模式进行选择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煤炭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决策案例分析 | 第68-74页 |
·公司概况 | 第68页 |
·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 第68-69页 |
·物流配送模式决策 | 第69-71页 |
·对决策结果的评价 | 第71-72页 |
·小节 | 第72-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