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1966-197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1页
        1.3.2 理论研究法第11页
        1.3.3 历史研究法第11页
        1.3.4 跨学科研究法第11页
    1.4 创新特色第11-12页
        1.4.1 创新之处第11页
        1.4.2 研究特色第11-12页
2 1966-1976年毛泽东社会动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12-16页
    2.1 建国前28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3-15页
    2.2 建国后17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3 1966-1976 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形成的背景第16-19页
    3.1 国际因素:美苏两面夹击加剧了国内反帝反修斗争的认识第16-18页
    3.2 国内因素:“左”倾理论的长期积累并急剧发展—.阶级斗争一直存在第18-19页
4 1966-1976 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9-32页
    4.1 宣传动员第20-26页
        4.1.1 利用“两报一刊”和其他报纸开展宣传第20-21页
        4.1.2 大字报第21-23页
        4.1.3 书籍与刊物的出版发行第23-24页
        4.1.4 其他方式第24-26页
    4.2 组织动员第26-29页
        4.2.1 中央文革小组第26-27页
        4.2.2 革命委员会第27页
        4.2.3 红卫兵组织、红小兵组织第27-28页
        4.2.4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第28-29页
    4.3 典型示范动员第29-32页
        4.3.1 树立地方典型第29-31页
        4.3.2 树立人物典型第31-32页
5 1966-1976 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2-36页
    5.1 认清国情是进行社会动员的前提第32-33页
    5.2 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进行社会动员的保证第33-34页
    5.3 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进行社会动员的关键第34-36页
结束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白皮书翻译研究--以《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翻译为例
下一篇:不良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