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家庭、婚姻道德教育论文

不良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与难点第16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家风概述第17-35页
    2.1 家风的概念第17-19页
        2.1.1 家风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1.2 不良家风的界定第18-19页
    2.2 家风的形成与发展第19-25页
        2.2.1 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古代传统家风第20-23页
        2.2.2 以革命为主题的红色家风第23-24页
        2.2.3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家风第24-25页
    2.3 家风的分类第25-26页
    2.4 家风的特点第26-30页
        2.4.1 时代性与传承性第26-27页
        2.4.2 基础性与持续影响性第27-28页
        2.4.3 发展性与相对稳定性第28页
        2.4.4 道德教育性与法律约束属性第28-29页
        2.4.5 多样性与民族共性第29-30页
    2.5 家风的基本内容第30-35页
        2.5.1 传统家风的基本内容第30-32页
        2.5.2 红色家风的基本内容第32-33页
        2.5.3 新时期家风的基本内容第33-35页
第三章 当前社会不良家风的表现第35-51页
    3.1 教育方式出现偏差第35-40页
        3.1.1 偏袒溺爱型第35-36页
        3.1.2 简单粗暴型第36-38页
        3.1.3 家长教育方式不统一第38-39页
        3.1.4 家长忽视言传身教第39-40页
    3.2 不良的家庭教育内容第40-46页
        3.2.1 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第40-42页
        3.2.2 重智育轻德育第42-43页
        3.2.3 情商教育薄弱第43-45页
        3.2.4 忽视基本生存技能的传授第45-46页
    3.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46-51页
        3.3.1 追求物质型第46-47页
        3.3.2 放纵享乐型第47-48页
        3.3.3 自私自利型第48-49页
        3.3.4 封建落后型第49-51页
第四章 当前社会不良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成因第51-67页
    4.1 当前社会不良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第51-58页
        4.1.1 个人成长与发展受阻第51-53页
        4.1.2 行为规范意识薄弱第53-54页
        4.1.3 道德观念薄弱第54-57页
        4.1.4 理想信念缺失第57-58页
    4.2 当前社会不良家风形成的原因第58-67页
        4.2.1 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变迁削弱家风教育的能力第58-60页
        4.2.2 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与现在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第60-62页
        4.2.3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侵入家风建设第62-63页
        4.2.4 媒体因素:网络负面效应导致不良家风第63-67页
第五章 良好家风的培育路径第67-80页
    5.1 家庭层面: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67-71页
        5.1.1 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第67-68页
        5.1.2 完善家庭教育内容第68-69页
        5.1.3 杜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69-71页
    5.2 文化层面:利用示范机制塑造新时期优秀家风第71-73页
        5.2.1 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家风第72页
        5.2.2 学习革命先驱和大家的优秀家风第72-73页
    5.3 社会层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第73-77页
        5.3.1 社会氛围引领家风建设第74-75页
        5.3.2 完善保护家庭与青少年成长的法律法规第75页
        5.3.3 家风与党风形成良好互动第75-77页
    5.4 媒体层面:净化媒体和网络环境营造良好家风第77-80页
        5.4.1 利用主流媒体推动家风建设第77-78页
        5.4.2 净化文化市场遏制不良文化第78-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66-197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研究
下一篇:相异而共生:中国青年返乡创业对地方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