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绪论 | 第13-27页 |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第13-17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第一章 政论散文对政治的适应 | 第27-71页 |
第一节 政论文擅变与文学的政治适应 | 第28-49页 |
一、政论文对治理需求、集权统治、衰败危局的适应及其嬗变 | 第29-47页 |
二、政论散文的政治影响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奏议文嬗变与政治作为 | 第49-69页 |
一、奏议文在策略"饥饿"到无为政治环境下的嬗变 | 第50-60页 |
二、奏议文在有为政治到衰败政局环境下的嬗变 | 第60-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二章 历史散文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 | 第71-97页 |
第一节 政治对《史记》的催生 | 第72-78页 |
一、大一统政治需要学术总结 | 第72-74页 |
二、大一统政治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修史条件 | 第74-75页 |
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催成了《史记》成书 | 第75-78页 |
第二节 司马迁《史记》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 | 第78-94页 |
一、“重德”是政治合法性的保障 | 第81-85页 |
二、“以民为本”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 | 第85-90页 |
三、“正统”是政治合法性的表现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第三章 政治对赋的介入和扶持 | 第97-121页 |
第一节 政治集团的文化心理对骚体赋的润染 | 第97-105页 |
一、汉初政治集团的楚人结构及其文化心理 | 第100-104页 |
二、汉初政治集团文化心理对汉赋的介入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帝王政治权力与汉赋的鼎盛 | 第105-120页 |
一、帝王政治权力对赋的扶持和影响 | 第105-113页 |
二、帝王显性政治权力与赋作者对赋的共同促进 | 第113-115页 |
三、帝王政治权力与汉赋教化功能的释放 | 第115-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四章 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渗透 | 第121-143页 |
第一节 道家思想是西汉文学中自遣主题的思想渊源 | 第121-133页 |
一、西汉时期道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状况 | 第122-124页 |
二、西汉道家意识形态生态下的文学 | 第124-133页 |
第二节 儒学独尊是西汉文学现实精神的意识形态背景 | 第133-141页 |
一、西汉时期儒学独尊的意识形态生态状况 | 第133-136页 |
二、“儒学独尊”意识形态生态中的西汉文学 | 第136-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五章:西汉文学生产的经学“意识形态场” | 第143-171页 |
第一节 西汉文学对经学的催化 | 第143-160页 |
一、西汉文学的“经学”意识形态生态环境 | 第144-149页 |
二、西汉政论散文的释经倾向 | 第149-155页 |
三、赋与经学中的《诗经》 | 第155-160页 |
第二节 经学对西汉文论话语的催生 | 第160-169页 |
一、经学催生了“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情礼关系论 | 第161-165页 |
二、经学促成了诗学“劝”、“讽”政治功能论 | 第165-166页 |
三、经学形成了“诗无达话”的诗歌接受理论 | 第166-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第六章 文化制度对文学的激发 | 第171-199页 |
第一节 完备的教育制度为文人生产提供良好条件 | 第171-185页 |
一、西汉时教育制度及教育状况 | 第171-183页 |
二、教育制度下的西汉作家受教育状况 | 第183-185页 |
第二节 西汉博士制度与文学 | 第185-196页 |
一、西汉博士性质及其发展状况 | 第185-192页 |
二、西汉博士制度的文学影响 | 第192-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196-199页 |
第七章 文学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 | 第199-221页 |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 第199-206页 |
第二节 西汉赋、乐府中的物质文明 | 第206-212页 |
第三节 西汉文学发展的物质动因 | 第212-219页 |
本章小结 | 第219-221页 |
第八章 文体生成的礼制文化生态 | 第221-237页 |
第一节 饰礼与文体 | 第222-225页 |
第二节 西汉礼仪与文体 | 第225-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234-237页 |
第九章 西汉前期歌诗生产及消费的音乐文化背景 | 第237-257页 |
第一节 先秦音乐文化对汉代音乐文化及歌诗的沾溉 | 第237-240页 |
第二节 西汉前期音乐文化生态中歌诗生产性质的嬗变 | 第240-249页 |
第三节 西汉前期音乐文化生态中歌诗消费性质的嬗变 | 第249-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254-257页 |
结语 | 第257-261页 |
参考文献 | 第261-267页 |
致谢 | 第267-2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