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原因 | 第9页 |
| 1.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9-10页 |
| 1.4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 第10页 |
| 1.4.1 物理法 | 第10页 |
| 1.4.2 化学法 | 第10页 |
| 1.4.3 生物法 | 第10页 |
| 1.5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 1.6 生物炭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 | 第11-13页 |
| 1.6.1 生物炭对水体中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12页 |
| 1.6.2 生物炭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第12-13页 |
| 1.6.3 生物炭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 | 第13页 |
| 1.7 主要研究指标简介 | 第13-15页 |
| 1.7.1 沉水植物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简介 | 第13-14页 |
| 1.7.2 水体的理化指标简介 | 第14-15页 |
| 1.7.3 底泥微生物简介 | 第15页 |
| 1.8 本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图 | 第15-18页 |
| 1.8.1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1.8.2 研究的三点假设 | 第16-17页 |
| 1.8.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 2.1 沉水植物的选择依据 | 第18-19页 |
| 2.1.1 苦草 | 第18页 |
| 2.1.2 黑藻 | 第18-19页 |
| 2.1.3 金鱼藻 | 第19页 |
| 2.2 研究材料的处理 | 第19-20页 |
| 2.3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 2.3.1 生物炭剂量的选择依据 | 第20页 |
| 2.3.2 底泥中生物炭的添加过程 | 第20-21页 |
| 2.3.3 沉水植物的种植 | 第21页 |
| 2.4 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 2.5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3 生物炭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3-36页 |
| 3.1 生物炭对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7页 |
| 3.1.1 生物炭对苦草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 3.1.2 生物炭对黑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1.3 生物炭金鱼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2 生物炭对三种沉水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第27-31页 |
| 3.2.1 生物炭对三种沉水植物C、N、P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3.2.2 生物炭对三种沉水植物C:N、C:P和N:P比的影响 | 第29-31页 |
| 3.3 三种沉水植物N和P含量的相关关系曲线 | 第31-32页 |
| 3.4 沉水植物C、N和P化学计量特征皮尔森相关关系 | 第32-33页 |
| 3.5 讨论 | 第33-35页 |
| 3.5.1 生物炭对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5.2 生物炭对沉水植物C、N和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6 结论 | 第35-36页 |
| 4 生物炭对水质的影响 | 第36-44页 |
| 4.1 生物炭对水体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 第36-37页 |
| 4.2 生物炭对水体中总磷和磷酸盐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3 生物炭对水体中总有机碳、电导率和pH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4 生物炭对水体中叶绿素a、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5 水体理化指标的多重比较 | 第41页 |
| 4.6 讨论 | 第41-43页 |
| 4.6.1 生物炭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6.2 生物炭对水体中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7 结论 | 第43-44页 |
| 5 生物炭对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 第44-56页 |
| 5.1 生物炭对底泥中PLFAs总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5.2 生物炭对底泥中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 第46-53页 |
| 5.2.1 生物炭对底泥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 第46-47页 |
| 5.2.2 生物炭对底泥中放线菌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2.3 生物炭对底泥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2.4 生物炭对底泥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影响 | 第49-50页 |
| 5.2.5 生物炭对底泥中厌氧微生物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2.6 生物炭对底泥中真核微生物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2.7 生物炭对底泥中真菌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3 生物炭对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3-54页 |
| 5.4 讨论 | 第54-55页 |
| 5.4.1 生物炭对底泥微生物PLFAs总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5.4.2 生物炭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5 结论 | 第55-5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56-57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