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反拨作用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反拨作用分类 | 第12-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2.1 写作测试理论 | 第13页 |
2.2.2 评分标准理论 | 第13-14页 |
2.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4 吉林省高考英语写作要求 | 第16-19页 |
2.4.1 新课标高中英语写作要求 | 第16-17页 |
2.4.2 2017年吉林省高考英语写作评分原则及标准 | 第17-19页 |
2.5 对反拨问题的研究 | 第19-22页 |
2.5.1 评分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反拨作用 | 第19-21页 |
2.5.2 对待和使用写作评分标准的态度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高考英语写作评分原则及标准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拨作用实验研究 | 第22-33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22-25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22页 |
3.1.2 研究的问题 | 第22页 |
3.1.3 实验目的 | 第22-23页 |
3.1.4 实验变量 | 第23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3.1.6 实验前测、中测、后测 | 第24-25页 |
3.2 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25-29页 |
3.2.1 实验前后两个班级作文归属档次人数变化 | 第25-26页 |
3.2.2 实验后学生对写作课学习态度的变化 | 第26页 |
3.2.3 实验后学生对写作课内容兴趣的变化 | 第26-27页 |
3.2.4 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动力的变化 | 第27页 |
3.2.5 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3.3 讨论 | 第29-30页 |
3.4 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 第30-32页 |
3.4.1 对学生的积极反拨作用 | 第30-31页 |
3.4.2 对教师的积极反拨作用 | 第31-32页 |
3.5 优化反拨作用的建议 | 第32页 |
3.6 如何避免负面反拨作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一 | 第37-39页 |
附录二 | 第39-41页 |
附录三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