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类型论文--介子论文

在BESⅢ实验中Λ_c~+单举半轻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0页
    1.1 标准模型第20-22页
    1.2 Λ_c~+重子相关的物理第22-25页
        1.2.1 Λ_c~+重子的强子衰变第22-23页
        1.2.2 Λ_c~+重子的半轻衰变第23-25页
    1.3 中微子物理第25-28页
        1.3.1 超出标准模型的中微子第25页
        1.3.2 中微子振荡第25-26页
        1.3.3 中微子质量顺序第26-28页
    1.4 论文结构第28-30页
第二章 北京谱仪实验第30-40页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30页
    2.2 北京谱仪第30-37页
        2.2.1 多层结构漂移室第33-34页
        2.2.2 飞行时间计数器第34页
        2.2.3 电磁量能器第34-35页
        2.2.4 超导磁体第35页
        2.2.5 μ子探测器第35页
        2.2.6 触发系统第35-36页
        2.2.7 数据获取系统第36-37页
    2.3 离线软件系统第37-39页
        2.3.1 软件框架第37-38页
        2.3.2 模拟系统第38页
        2.3.3 重建系统第38页
        2.3.4 刻度系统第38-39页
        2.3.5 分析工具第39页
    2.4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三章 Λ_c~+→Xe~+v_e单举半轻衰变分支比测量第40-82页
    3.1 物理动机第40-41页
    3.2 数据分析方法第41-43页
    3.3 数据和蒙特卡罗样本第43-44页
    3.4 单标记∧_c~-反重子挑选条件第44-50页
        3.4.1 带电径迹挑选条件第44-45页
        3.4.2 粒子鉴别第45-46页
        3.4.3 K_S~0选择条件第46-47页
        3.4.4 单标记选择条件第47-50页
        3.4.5 单标记道的本底研究第50页
    3.5 双标记挑选条件第50-63页
        3.5.1 PID效率矩阵展开第53-54页
        3.5.2 单标记边带扣除第54-57页
        3.5.3 WS正电子扣除第57-58页
        3.5.4 径迹效率的修正第58-59页
        3.5.5 动量谱延拓第59-60页
        3.5.6 测量结果第60-63页
    3.6 系统误差第63-74页
        3.6.1 单标记产额第63-64页
        3.6.2 径迹效率第64-65页
        3.6.3 粒子鉴别效率第65-67页
        3.6.4 误组合本底扣除第67-70页
        3.6.5 正电子动量谱延拓第70-73页
        3.6.6 数据和蒙特卡罗样本的统计误差第73-74页
    3.7 测量方法可靠性的验证第74-78页
        3.7.1 拓扑结构对正电子效率的影响第74-75页
        3.7.2 μ子和π介子PID效率的比较第75-77页
        3.7.3 WS电子扣除方法的检查第77页
        3.7.4 输入输出检查第77-78页
    3.8 本章小节第78-82页
第四章 江门地下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第82-100页
    4.1 实验目标与意义第82-84页
    4.2 JUNO探测器第84-86页
        4.2.1 中心探测器第84-85页
        4.2.2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第85-86页
        4.2.3 μ子径迹探测器第86页
    4.3 放射性衰变产生子第86-89页
        4.3.1 GenDecay简介第86-87页
        4.3.2 GenDecay存在的问题第87-89页
    4.4 顶点重建算法第89-92页
        4.4.1 基于电荷信息的重建算法第90页
        4.4.2 基于时间信息的重建算法第90-92页
    4.5 能量分辨率常数项来源第92-95页
        4.5.1 淬灭效应第94页
        4.5.2 切伦科夫辐射第94-95页
    4.6 本章小节第95-10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附录A 径迹效率矩阵第102-104页
    A.1 计算方法第102页
    A.2 ∧_c~-Λ_c~+对蒙特卡罗样本中的正电子径迹效率矩阵第102-104页
附录B 粒子鉴别效率矩阵第104-122页
    B.1 计算公式第104-105页
    B.2 与正电子相关的矩阵元P~(e→b)第105-109页
        B.2.1 辐射巴巴事例的正电子样本第105-106页
        B.2.2 Λ_c~+∧_c~-事例的正电子样本第106-109页
        B.2.3 正电子效率p_i~(e→e)的修正第109页
    B.3 与π介子相关的矩阵元P~(π→b)第109-111页
    B.4 与K介子相关的矩阵元P~(K→b)第111-114页
    B.5 与p相关的矩阵元P~(p→b)第114-117页
    B.6 小结第117-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简历与科研成果第130-132页
后记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混合原子团簇的结构、偏析效应和磁性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数论中的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