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滨海新区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概述第8-9页
        1.2.2 国内外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第9页
        1.2.3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第9-11页
    1.3 湖库水体咸化问题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1 湖库水体咸化问题概况第11页
        1.3.2 湖库水体咸化问题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3 影响滨海新区水库水体咸化的因素第12-13页
    1.4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研究第13-14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18页
第2章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第18-34页
    2.1 滨海新区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的评价第18-20页
        2.1.1 评价方法第18-19页
        2.1.2 评价结果第19-20页
    2.2 北大港水库水体及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第20-24页
        2.2.1 监测方案第20-21页
        2.2.2 北大港水库水深空间分布第21-22页
        2.2.3 北大港水库水体及沉积物TP空间分布第22-23页
        2.2.4 北大港水库水体及沉积物TN空间分布第23-24页
        2.2.5 北大港水库水体中COD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第24页
    2.3 北大港水库水体中营养盐的时间分布第24-31页
        2.3.1 库周水体中营养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25-29页
        2.3.2 库内水体中营养盐时间分布第29-31页
    2.4 北大港水库水生植物调查第31-32页
        2.4.1 北大港水库水生植物历史资料调查第31-32页
        2.4.2 北大港水库水生植物现状调查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第34-50页
    3.1 水生植物恢复对富营养化的防治技术研究第34-43页
        3.1.1 适应水库土壤及水体盐度的水生植物筛选第34页
        3.1.2 水生植物水体净化的野外试验研究第34-43页
    3.2 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第43-48页
        3.2.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3.2.2 不同覆盖材料及覆盖厚度对上覆水COD的影响第44-45页
        3.2.3 不同覆盖材料及覆盖厚度对上覆水TN和NO_3~-N的影响第45-46页
        3.2.4 不同覆盖材料及覆盖厚度对上覆水TP和PO_4~(3-)的影响第46-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预测第50-70页
    4.1 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试验第50-57页
        4.1.1 试验方法第50-51页
        4.1.2 水深对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第51-53页
        4.1.3 pH值对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第53-54页
        4.1.4 水体盐度对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第54-55页
        4.1.5 温度对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第55-56页
        4.1.6 底泥营养盐浓度对其释放产生的影响第56-57页
    4.2 富营养化及沉积物数学模型建立第57-61页
        4.2.1 富营养化及沉淀物系统模板第58-60页
        4.2.2 北大港水库富营养化及沉积物数学模型设置第60-61页
    4.3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预测第61-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质谱法的动态突变和肿瘤标志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硫化氢和次氯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