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第16-17页
        1.2.1 研究对象第16页
        1.2.2 研究范围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第20页
        1.5.1 研究重点第20页
        1.5.2 研究难点第20页
        1.5.3 研究创新点第20页
    1.6 相关概念解析第20-22页
        1.6.1 高新技术含义第20页
        1.6.2 高新技术产业含义第20-21页
        1.6.3 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含义第21页
        1.6.4 城市创新空间含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第22-32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2-23页
        2.1.1 产业空间集聚理论第22页
        2.1.2 科技创新理论第22页
        2.1.3 竞争优势理论第22-23页
        2.1.4 知识溢出理论第23页
        2.1.5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第23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3-26页
        2.2.1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进展第23-24页
        2.2.2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进展第24-25页
        2.2.3 创新空间研究进展第25-26页
    2.3 典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案例第26-30页
        2.3.1 高新区带状集中布局模式: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T型”结构第26-27页
        2.3.2 片区式集中布局: 西安市高新区空间布局第27-28页
        2.3.3 独立科学城建设: 日本筑波独立科学城的建设第28-29页
        2.3.4 一区双城布局:杭州城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结构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格局特征第32-56页
    3.1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条件第32-39页
        3.1.1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第32-37页
        3.1.2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的发展条件分析第37-39页
    3.2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的空间格局分析第39-54页
        3.2.1 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空间格局第39-41页
        3.2.2 高新技术产业的差异化空间格局第41-54页
    3.3 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问题第54-55页
        3.3.1 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空间格局分散第54页
        3.3.2 部分郊区经济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尚未集聚第54-55页
        3.3.3 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第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6-92页
    4.1 城市规划调控作用第56-67页
        4.1.1 规划及政策的历史调控作用(建国初-1988年)第56-59页
        4.1.2 规划及政策的当代调控作用(本世纪初至今)第59-66页
        4.1.3 规划及政策调控作用的未来趋势第66-67页
    4.2 智力资源密集的衍生作用第67-77页
        4.2.1 智力资源密集的历史衍生作用(1950、1980年代)第67-71页
        4.2.2 智力资源密集的当代衍生作用(本世纪初至今)第71-76页
        4.2.3 智力资源密集衍生作用的未来趋势第76-77页
    4.3 市场主导作用第77-82页
        4.3.1 市场的历史作用(1988年-20世纪末)第77页
        4.3.2 市场作用的现状结果第77-80页
        4.3.3 市场主导作用的未来趋势第80-82页
    4.4 其他因素的导向作用第82-86页
        4.4.1 公共交通因素第82-83页
        4.4.2 大型企业因素第83-86页
        4.4.3 自然环境与休闲游憩因素第86页
        4.4.4 特殊因素第86页
    4.5 小结第86-92页
第五章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策略第92-110页
    5.1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中布局第92-102页
        5.1.1 政策及规划调控下高新技术产业片区式布局第92-96页
        5.1.2 市场主导下高新技术产业主城区集中布局第96-98页
        5.1.3 智力资源导向下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布局第98-102页
    5.2 市场导向下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第102-104页
        5.2.1 建立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第102-103页
        5.2.2 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第103-104页
    5.3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创新环境第104-106页
        5.3.1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城区的公共交通体系第104-105页
        5.3.2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休闲游憩环境第105页
        5.3.3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内的风险投资体系第105-106页
    5.4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第106-108页
        5.4.1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组织模式第106-107页
        5.4.2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总体结构第107-108页
    5.5 小结第108-11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8页
    6.1 主要结论第111-116页
        6.1.1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格局第111-113页
        6.1.2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第113-114页
        6.1.3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策略第114-116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16-117页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附录第122-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口译中译员伦理规范问题初探
下一篇: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传记中的长句翻译--以《赖特:黑人男孩成长为世界公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