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第14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本论 | 第16-47页 |
| 一、单鼓概述 | 第16-21页 |
| (一)单鼓的定义 | 第16页 |
| (二)单鼓祭祀的类型 | 第16-17页 |
| 1.按单鼓祭祀团体分类 | 第16-17页 |
| 2.按单鼓祭祀缘由分类 | 第17页 |
| (三)单鼓祭祀过程 | 第17-18页 |
| 1.单鼓祭祀过程概述 | 第17页 |
| 2.单鼓祭祀基本过程 | 第17-18页 |
| (四)单鼓的表演及使用器具 | 第18-21页 |
| 1.表演方式 | 第18-19页 |
| 2.使用器具 | 第19-21页 |
| 二、单鼓音乐本体分析 | 第21-38页 |
| (一)音列与音阶结构 | 第21-24页 |
| 1.音列结构 | 第21-23页 |
| 2.音阶结构 | 第23-24页 |
| (二)调式分析 | 第24-28页 |
| 1.宫调式 | 第25页 |
| 2.商调式 | 第25-26页 |
| 3.角调式 | 第26页 |
| 4.徵调式 | 第26-27页 |
| 5.羽调式 | 第27-28页 |
| (三)旋律特征 | 第28-32页 |
| 1.叙事性 | 第28-29页 |
| 2.抒情性 | 第29-30页 |
| 3.吟诵性 | 第30-31页 |
| 4.歌舞性 | 第31-32页 |
| (四)曲体结构 | 第32-35页 |
| 1.一段体 | 第32-35页 |
| 2.两段体 | 第35页 |
| (五)唱词分析 | 第35-38页 |
| 1.演唱内容 | 第35页 |
| 2.唱词字数 | 第35-37页 |
| 3.唱词韵脚 | 第37-38页 |
| 三、单鼓鼓点分析 | 第38-43页 |
| (一)单鼓基本鼓点特征 | 第38-39页 |
| 1.民香单鼓鼓点特征 | 第38-39页 |
| 2.旗香单鼓鼓点特征 | 第39页 |
| 3.专用鼓套 | 第39页 |
| (二)鼓点在单鼓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 1.伴奏型单鼓鼓点 | 第39-40页 |
| 2.功能型单鼓鼓点 | 第40页 |
| (三)民香单鼓鼓点与旗香单鼓鼓点有所差异的原因探究 | 第40-43页 |
| 四、单鼓音乐的现状及传承与保护措施 | 第43-47页 |
| (一)单鼓音乐的现状 | 第43-44页 |
| (二)单鼓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 第44-47页 |
| 1.对于单鼓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 第44-45页 |
| 2.单鼓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51页 |
| 一、单鼓音乐的特征 | 第47-48页 |
| 二、单鼓音乐的价值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