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3 评述 | 第13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5页 |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第2章 征信的概念与征信的意义 | 第17-22页 |
| 2.1 信用与征信 | 第17页 |
| 2.2 信用制度的经济效应 | 第17-18页 |
| 2.2.1 信用制度的宏观经济效应 | 第17-18页 |
| 2.2.2 信用制度的微观经济效应 | 第18页 |
| 2.3 征信的意义 | 第18-22页 |
| 2.3.1 从理论层面探析征信的意义 | 第18-20页 |
| 2.3.2 从服务对象层面探析征信的意义 | 第20-22页 |
| 第3章 我国中小微企业征信的发展现状 | 第22-41页 |
| 3.1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22-28页 |
| 3.1.1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 第22-25页 |
| 3.1.2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 第25-26页 |
| 3.1.3 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融资模式 | 第26-28页 |
| 3.1.4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 第28页 |
| 3.2 我国征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8-34页 |
| 3.2.1 我国征信的历程 | 第28-29页 |
| 3.2.2 我国征信体系格局 | 第29-30页 |
| 3.2.3 征信成果 | 第30-34页 |
| 3.3 我国中小微企业征信的发展现状 | 第34-38页 |
| 3.3.1 中小微企业征信机构的发展 | 第34-35页 |
| 3.3.2 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 | 第35-36页 |
| 3.3.3 中小微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3.3.4 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 3.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征信的影响 | 第38-41页 |
| 3.4.1 让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与金融服务的资格 | 第38-39页 |
| 3.4.2 创新融资渠道突破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限制 | 第39页 |
| 3.4.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大数据征信 | 第39-41页 |
| 第4章 征信模式的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 第41-48页 |
| 4.1 国外主要的征信模式类型 | 第41-45页 |
| 4.1.1 美国征信模式 | 第42-43页 |
| 4.1.2 日本征信模式 | 第43-44页 |
| 4.1.3 欧洲征信体系 | 第44页 |
| 4.1.4 印度、韩国征信模式 | 第44-45页 |
| 4.2 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经验启示 | 第45-46页 |
| 4.3 征信模式的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 第46-48页 |
| 第5章 我国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建设 | 第48-55页 |
| 5.1 征信的原则 | 第48-50页 |
| 5.1.1 共享性原则 | 第48页 |
| 5.1.2 广泛性原则 | 第48-49页 |
| 5.1.3 及时性原则 | 第49页 |
| 5.1.4 保密性原则 | 第49页 |
| 5.1.5 准确性原则 | 第49-50页 |
| 5.2 系统化、特色化的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建设 | 第50-55页 |
| 5.2.1 完善人民银行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 第50页 |
| 5.2.2 建立系统化中小微企业征信网 | 第50-52页 |
| 5.2.3 通过牌照制度规范企业征信机构的发展 | 第52-53页 |
| 5.2.4 丰富企业征信产品与系统功能 | 第53-55页 |
| 第6章 中小微企业信用梯级评分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5-77页 |
| 6.1 中小微企业信用梯级评分指标选择 | 第55-57页 |
| 6.2 中小微企业信用梯级评分指标权重设定 | 第57-77页 |
| 6.2.1 定量指标的选择 | 第57-65页 |
| 6.2.2 用熵权法确定各定量指标权重 | 第65-67页 |
| 6.2.3 定性指标筛选及权重 | 第67-74页 |
| 6.2.4 中小微企业梯级信用评分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74-77页 |
| 第7章 构建我国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77-82页 |
| 7.1 明晰征信体系模式 | 第77-78页 |
| 7.2 加强征信立法建设 | 第78-79页 |
| 7.3 搭建互联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 第79页 |
| 7.4 完善“失信受罚、守信获奖”机制 | 第79-80页 |
| 7.5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