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重型汽车振动问题研究及传动轴性能优化

内容提要第1-9页
符号说明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概述第11-12页
   ·国内外整车振动问题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2-17页
     ·整车平顺性评价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2-14页
     ·整车平顺性改进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路面特性对整车平顺性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6-17页
   ·国内外传动轴优化匹配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7-18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8-20页
   ·研究课题的难点第20-2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2页
第2章 整车振动模型研究第22-48页
   ·常规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第22-26页
     ·车辆系统简化模型建立的原则第22-23页
     ·六自由度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3-25页
     ·轮胎包容特性第25-26页
     ·结论第26页
   ·常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第26-28页
     ·车辆四自由度简化模型第26-27页
     ·四自由度常规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7-28页
   ·改进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第28-34页
     ·等效变换第28-30页
     ·改进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第30-31页
     ·加速度信号与路面不平度的关系第31-33页
     ·改进模型物理意义分析第33-34页
   ·改进模型的试验验证第34-39页
     ·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第35-37页
     ·模型的输入信号第37-38页
     ·改进模型的试验验证第38-39页
   ·车辆改进模型输入信号移植性问题的研究第39-47页
     ·悬架优化模型的输入信号研究第39-43页
     ·不同簧载质量对应的输入信号移植性问题研究第43-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后桥传动轴系统动力学分析第48-69页
   ·基于空间解析几何方法的单十字轴万向节运动学分析第48-55页
     ·单十字轴万向节数学模型第48-50页
     ·单十字轴万向节模型求解第50-51页
     ·动态特性分析第51-52页
     ·仿真分析第52-54页
     ·仿真应用第54-55页
   ·基于矢量方法的后桥跳动模型第55-63页
     ·后桥跳动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初始时刻,后桥跳动模型中各点求解第57-58页
     ·后桥上跳h ,后桥跳动模型各点求解第58-59页
     ·后桥上跳h ,后桥跳动模型主要参数计算第59页
     ·后桥跳动模型和传统传动轴跳动图的对比第59-61页
     ·后桥跳动模型的应用第61-63页
   ·基于后桥跳动的传动轴仿真分析第63-68页
     ·平坦路面第63-65页
     ·不平路面第65-66页
     ·恶劣路面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牵引车传动轴优化匹配研究第69-90页
   ·基于传动轴离心力的整车振动模型第69-73页
     ·传动轴不平衡量分析第70-71页
     ·基于传动轴离心力的整车振动模型第71-73页
   ·整车振动模型的正交试验设计第73-80页
     ·试验指标第74页
     ·确定试验因素第74页
     ·传动轴夹角关系式推导第74-75页
     ·正交表设计第75-78页
     ·仿真计算结果第78-80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80-88页
     ·直观分析法第80-86页
     ·方差分析法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一汽某牵引车整车振动问题研究第90-123页
   ·悬架刚度遗传优化匹配第90-101页
     ·目标函数——1/3 倍频加速度均方根值第91-93页
     ·约束函数第93-96页
     ·优化模型流程图第96页
     ·优化模型的输入信号第96-99页
     ·模型优化结果第99-101页
   ·簧载质量对整车振动的影响第101-109页
     ·正交表设计第101-103页
     ·仿真计算结果第103-105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105-108页
     ·结论第108-109页
   ·解决问题车辆的有效方法第109-119页
     ·正交表设计第109-110页
     ·仿真计算结果第110-112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112-119页
     ·结论第119页
   ·样车改进后的试验验证第119-122页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120-122页
     ·结论第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123-126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主要创新点第124-125页
   ·今后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摘要第132-135页
ABSTRACT第135-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用车牵引力与制动力集成控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闭环控制的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