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干旱造成的危害 | 第10页 |
1.2 脱落酸(ABA)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ABA的生理功能 | 第10页 |
1.2.2 ABA信号转导过程 | 第10-11页 |
1.2.3 ABA诱导气孔闭合机制 | 第11-13页 |
1.2.4 ABA调控种子萌发过程 | 第13页 |
1.3 组蛋白修饰 | 第13-17页 |
1.3.1 “组蛋白密码”假说 | 第14页 |
1.3.2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 第14-15页 |
1.3.3 组蛋白去甲基化修饰 | 第15-16页 |
1.3.4 组蛋白修饰调控非生物胁迫响应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2.2.1 拟南芥植株培养 | 第18页 |
2.2.2 叶片失水和植株干旱实验 | 第18页 |
2.2.3 浸蘸法转化拟南芥 | 第18-19页 |
2.2.4 CRISPR方法制备突变体 | 第19页 |
2.2.5 GUS染色 | 第19页 |
2.2.6 气孔导度测定 | 第19页 |
2.2.7 ROS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2.8 原生质体转化 | 第20-21页 |
2.2.9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页 |
2.2.10 植物RNA提取 | 第21-22页 |
2.2.11 反转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22页 |
2.2.12 质粒大量提取 | 第22-23页 |
2.2.13 原核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23-24页 |
2.2.14 体外酶活实验 | 第24页 |
2.2.15 蛋白质免疫检测 | 第24-25页 |
2.2.16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25-27页 |
2.2.17 免疫共沉淀 | 第27页 |
2.2.18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27-28页 |
2.2.19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 第28页 |
2.2.20 荧光素酶实验 | 第28页 |
2.2.21 RNA-seq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2.22 ChIP-seq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8页 |
3.1 JMJ17 在干旱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 第29-47页 |
3.1.1 jmj17 突变体呈现抗旱表型 | 第29-32页 |
3.1.2 JMJ17 过表达对拟南芥抗旱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3 JMJ17 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第33-34页 |
3.1.4 JMJ17 的组蛋白H3K4 去甲基化酶活性 | 第34-36页 |
3.1.5 JMJ17 对干旱应答调控依赖去甲基化酶活性 | 第36-37页 |
3.1.6 JMJ14、JMJ16和JMJ17 功能冗余 | 第37-38页 |
3.1.7 干旱胁迫下JMJ17对H3K4me3 和转录调控的影响 | 第38-42页 |
3.1.8 JMJ17 调控OST1的H3K4me3 水平与表达 | 第42-45页 |
3.1.9 OST1在JMJ17 下游应答干旱胁迫 | 第45-47页 |
3.2 JMJ17在ABA介导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中的功能 | 第47-58页 |
3.2.1 jmj17 突变体对ABA更敏感 | 第47-49页 |
3.2.2 JMJ17对ABA应答调控依赖去甲基化酶活性 | 第49-50页 |
3.2.3 JMJ17与WRKY40 在体内互作 | 第50-52页 |
3.2.4 JMJ17与WRKY40 共同调控ABA应答 | 第52-55页 |
3.2.5 JMJ17 调控ABI5 位点H3K4me3 水平 | 第55-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