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商业步行街的重要性 | 第12页 |
1.1.2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在时代背景下的危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基础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20-28页 |
2.1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小城镇 | 第20-21页 |
2.1.2 城镇化 | 第21页 |
2.1.3 商业步行街 | 第21页 |
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21-27页 |
2.2.1 国内商业步行街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2.2.2 国外商业步行街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28-47页 |
3.1 国内外城镇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 | 第28-36页 |
3.1.1 国内城镇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 | 第28-33页 |
3.1.2 国外城镇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3.2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 第36-45页 |
3.2.1 定位不明确、忽视地域性 | 第37-39页 |
3.2.2 空间结构单一、功能业态混乱 | 第39-40页 |
3.2.3 空间尺度把握不当 | 第40-41页 |
3.2.4 基本配套设施无序或不完善 | 第41-43页 |
3.2.5 交通混乱、停车设施匮乏 | 第43-44页 |
3.2.6 缺少关怀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施 | 第44-45页 |
3.2.7 空间活力的衰退 | 第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 | 第47-79页 |
4.1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的特征元素 | 第47-49页 |
4.1.1 自然特征 | 第47-48页 |
4.1.2 人文特征 | 第48-49页 |
4.2 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构成元素 | 第49-65页 |
4.2.1 空间肌理 | 第50-53页 |
4.2.2 空间尺度 | 第53-57页 |
4.2.3 空间序列 | 第57-61页 |
4.2.4 空间界面 | 第61-64页 |
4.2.5 交通组织 | 第64-65页 |
4.3 商业步行街的功能业态构成元素 | 第65-67页 |
4.3.1 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定位 | 第65-67页 |
4.3.2 商业步行街的业态分布 | 第67页 |
4.4 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环境构成元素 | 第67-74页 |
4.4.1 自然景观 | 第67-68页 |
4.4.2 建筑环境 | 第68-70页 |
4.4.3 景观设施 | 第70-74页 |
4.5 商业步行街的人性化构成元素 | 第74-77页 |
4.5.1 商业步行街的使用者元素 | 第75页 |
4.5.2 商业步行街的行为元素 | 第75-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改造设计策略探索 | 第79-112页 |
5.1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的模式分类 | 第79-81页 |
5.1.1 按照建设模式分类 | 第79页 |
5.1.2 按照空间形态分类 | 第79-81页 |
5.1.3 按照交通形式分类 | 第81页 |
5.2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改造设计原则 | 第81-86页 |
5.2.1 整体性原则 | 第81-82页 |
5.2.2 多样性原则 | 第82-83页 |
5.2.3 可识别性原则 | 第83-84页 |
5.2.4 可达性原则 | 第84-85页 |
5.2.5 人性化原则 | 第85页 |
5.2.6 因地制宜原则 | 第85-86页 |
5.3 针对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特征元素提取方法探索 | 第86-88页 |
5.3.1 提取城镇特征元素 | 第86-87页 |
5.3.2 城镇特征元素物化 | 第87-88页 |
5.4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改造设计方法探索 | 第88-95页 |
5.4.1 赋予空间肌理以个性材质 | 第88-89页 |
5.4.2 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 | 第89-90页 |
5.4.3 合理组织空间序列 | 第90-91页 |
5.4.4 实现空间界面的统一与变化 | 第91-93页 |
5.4.5 交通组织设计研究 | 第93-95页 |
5.5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功能业态整治方法探索 | 第95-96页 |
5.5.1 现代商业步行街功能特征 | 第95页 |
5.5.2 功能整治方法 | 第95-96页 |
5.5.3 业态规划建议 | 第96页 |
5.6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方法探索 | 第96-104页 |
5.6.1 自然景观设计要点 | 第97页 |
5.6.2 建筑设计要点 | 第97-99页 |
5.6.3 公共设施设计要点 | 第99-104页 |
5.6.4 景观设施设计要点 | 第104页 |
5.7 中小城镇商业步行街人性化改造设计方法探索 | 第104-111页 |
5.7.1 根据消费者角色针对性设计 | 第104-105页 |
5.7.4 根据使用者行为设计 | 第105-11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宣化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改造设计实践 | 第112-141页 |
6.1 宣化历史概况 | 第112-118页 |
6.1.1 宣化自然地理分析 | 第112页 |
6.1.2 宣化的历史沿革 | 第112-113页 |
6.1.3 宣化的历史建筑类型 | 第113-115页 |
6.1.4 宣化商业发展概况 | 第115-116页 |
6.1.5 宣化街道发展概况 | 第116-118页 |
6.2 项目概况 | 第118-120页 |
6.2.1 研究范围概况 | 第118-119页 |
6.2.2 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119-120页 |
6.3 宣化南大街现状与问题 | 第120-124页 |
6.3.1 底界面现状问题 | 第120页 |
6.3.2 公共设施现状问题 | 第120-122页 |
6.3.3 景观设施现状问题 | 第122页 |
6.3.4 交通组织现状问题 | 第122-124页 |
6.3.5 节奏单一、缺乏活力 | 第124页 |
6.4 宣化南大街改造设计实践 | 第124-138页 |
6.4.1 空间序列的划分 | 第124-126页 |
6.4.2 起(钟楼—鼓楼) | 第126-129页 |
6.4.3 承(鼓楼—四牌楼) | 第129-133页 |
6.4.4 转(四牌楼—拱极楼) | 第133-137页 |
6.4.5 合(牌楼) | 第137-138页 |
6.5 透视效果图展示 | 第138-13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结语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6页 |
附录 宣化城市特色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146-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