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3.1 深隧排水系统建设状况 | 第13-15页 |
1.3.2 深隧排水系统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1.3.3 深隧排水系统模拟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论文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水文水动力模拟原理 | 第22-39页 |
2.1 SWMM模型 | 第22-26页 |
2.1.1 SWMM模型发展历程 | 第22页 |
2.1.2 SWMM模型功能 | 第22-23页 |
2.1.3 SWMM模型原理 | 第23-26页 |
2.2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 | 第26-30页 |
2.2.1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2.2.2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2.2.3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特点 | 第29-30页 |
2.3 考虑城市复杂下垫面的子汇水区参数确定方法 | 第30-37页 |
2.4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作用效果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成都市深隧排水系统模型构建 | 第39-6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9-41页 |
3.1.1 区域地理位置 | 第39页 |
3.1.2 地形地貌概况 | 第39-40页 |
3.1.3 水文气象特征 | 第40页 |
3.1.4 河流水系情况 | 第40页 |
3.1.5 现状水问题 | 第40-41页 |
3.2 成都市规划深隧排水系统工程概况 | 第41-43页 |
3.2.1 “两环四射”深隧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 第41-42页 |
3.2.2 “Y”字型深隧排水系统规划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3.3 成都市“Y”字型深隧水文水动力模型构建 | 第43-54页 |
3.3.0 建模数据收集 | 第43-47页 |
3.3.1 模型概化与耦合 | 第47-51页 |
3.3.2 模型降雨输入 | 第51-54页 |
3.3.3 模型模拟设置 | 第54页 |
3.4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4-58页 |
3.4.1 水力参数确定 | 第54-56页 |
3.4.2 水质参数确定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成都市“Y”字型深隧防洪排涝过程模拟及效果分析 | 第60-68页 |
4.1 深隧排水系统防洪排涝过程调度 | 第60页 |
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4.2.1 不同重现期降雨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2.2 不同峰现时间降雨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3 主要结果讨论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成都市“Y”字型深隧初雨污染控制过程模拟与效果分析 | 第68-73页 |
5.1 深隧排水系统初雨污染控制过程调度 | 第68页 |
5.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5.2.1 不同重现期降雨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2.2 不同居住区道路透水改造比例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5.3 主要结果讨论 | 第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3-76页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73-74页 |
6.2 创新点 | 第74页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