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酶合成和分泌的信号传导网络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8-20页
第一章 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理第20-42页
    1.1 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第21-24页
        1.1.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第21-23页
        1.1.2 脂肪的消化第23页
        1.1.3 蛋白质的消化第23-24页
    1.2 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第24-28页
        1.2.1 胰腺的生理结构第24页
        1.2.2 胰腺的发育第24页
        1.2.3 胰腺腺泡细胞第24-26页
        1.2.4 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第26-27页
        1.2.5 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模型和方法第27-28页
    1.3 哺乳动物蛋白质周转代谢信号通路第28-33页
        1.3.1 mTOR通路第28-30页
        1.3.2 PI3K/Akt通路第30-31页
        1.3.3 GCN2 通路第31-32页
        1.3.4 mTOR与 GCN2 信号通路的关系第32-33页
    1.4 氨基酸对胞内蛋白质周转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第33-38页
        1.4.1 苯丙氨酸第33-34页
        1.4.2 亮氨酸第34-36页
        1.4.3 异亮氨酸第36页
        1.4.4 缬氨酸第36-37页
        1.4.5 氨基酸的其他营养功能第37-38页
    1.5 存在问题与研究思路第38-40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第40-42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0页
        1.6.2 研究内容第40-41页
        1.6.3 技术路线第41-42页
第二章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第42-56页
    2.1 材料方法第42-48页
        2.1.1 奶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制备第42-43页
        2.1.2 试验设计第43-45页
        2.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第45-47页
        2.1.4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第47页
        2.1.5 样品测定第47-48页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8页
    2.2 结果第48-53页
        2.2.1 内参基因筛选第48-49页
        2.2.2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第49-50页
        2.2.3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0页
        2.2.4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第50-51页
        2.2.5 抑制S6K1 蛋白后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第51-52页
        2.2.6 CCK和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第52-53页
    2.3 讨论第53-55页
        2.3.1 奶牛胰腺腺泡细胞内参基因的选择第53页
        2.3.2 苯丙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的分泌和mRNA的表达第53-54页
        2.3.3 苯丙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S6K1和4EBP1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第54-55页
        2.3.4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机理与CCK不同第55页
    2.4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外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第56-63页
    3.1 材料方法第56-58页
        3.1.1 奶牛胰腺组织采集及体外孵育第56页
        3.1.2 试验设计第56-57页
        3.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第57页
        3.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第57-58页
        3.1.5 统计分析第58页
    3.2 结果第58-60页
        3.2.1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第58-59页
        3.2.2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9页
        3.2.3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mTOR信号通路因子磷酸化的影响第59-60页
    3.3 讨论第60-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第63-86页
    4.1 材料方法第64-68页
        4.1.1 奶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制备第64页
        4.1.2 试验设计第64-65页
        4.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第65-66页
        4.1.4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第66-67页
        4.1.5 样品测定第67-68页
        4.1.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8页
    4.2 结果第68-80页
        4.2.1 不同浓度亮氨酸对淀粉酶合成及分泌的影响第68-69页
        4.2.2 透射电镜观测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第69-70页
        4.2.4 亮氨酸对PI3K/Akt、mTOR和 GCN2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0-71页
        4.2.5 雷帕霉素和亮氨酸对淀粉酶合成、mTOR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第71-72页
        4.2.6 氨基酸消耗量第72-74页
        4.2.7 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与淀粉酶合成、亮氨酸消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4页
        4.2.8 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第74-77页
        4.2.9 亮氨酸影响胰腺分泌、TCA、OXPHOS、SEC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第77页
        4.2.10 亮氨酸影响腺泡细胞ATP的生成第77页
        4.2.11 亮氨酸影响腺泡细胞内蛋白质运输信号通路第77-80页
    4.3 讨论第80-84页
        4.3.1 亮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能力第80页
        4.3.2 亮氨酸通过PI3K/Akt-mTOR信号网络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的合成第80-83页
        4.3.3 亮氨酸浓度的变化影响奶牛胰腺腺泡细胞异亮氨酸的代谢第83页
        4.3.4 亮氨酸浓度的变化影响奶牛胰腺腺泡细胞ATP的产生第83页
        4.3.5 亮氨酸促进奶牛胰腺腺泡细胞SEC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第83-84页
    4.4 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分子机制第86-95页
    5.1 材料方法第86-87页
        5.1.1 奶牛胰腺组织孵育方法第86页
        5.1.2 试验设计第86页
        5.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第86页
        5.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第86-87页
        5.1.5 统计分析第87页
    5.2 结果第87-91页
        5.2.1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第87-88页
        5.2.2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消化酶m RNA表达的影响第88-89页
        5.2.3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m TOR信号通路因子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第89-90页
        5.2.4 雷帕霉素抑制m TOR后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影响第90-91页
    5.3 讨论第91-94页
    5.4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添加对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第95-102页
    6.1 材料方法第95-96页
        6.1.1 胰腺组织采集及体外孵育第95页
        6.1.2 试验设计第95-96页
        6.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第96页
        6.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第96页
        6.1.5 统计分析第96页
    6.2 结果第96-99页
        6.2.1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酶活力的影响第96-97页
        6.2.2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7-98页
        6.2.3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m TOR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第98-99页
    6.3 讨论第99-101页
    6.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第102-104页
    7.1 主要结论第102-103页
    7.2 创新点第103页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3-104页
附录第104-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及优势种对降雨的响应
下一篇:干扰素刺激基因15对猪瘟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