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湍流相位屏模型及该模型下OAM光束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海洋湍流及轨道角动量基础理论 | 第11-21页 |
2.1 海洋湍流基础理论 | 第11-13页 |
2.2 轨道角动量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2.2.1 光的轨道角动量特性 | 第13-14页 |
2.2.2 轨道角动量光束分类 | 第14-16页 |
2.3 激光传输数值模拟方法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海洋湍流随机相位屏模型构建 | 第21-35页 |
3.1 基于功率谱反演法海洋湍流随机相位屏建立 | 第21-26页 |
3.1.1 海洋湍流相位屏数学模型 | 第21-25页 |
3.1.2 海洋湍流相位结构函数 | 第25-26页 |
3.2 模型的改进 | 第26-31页 |
3.2.1 功率谱反演法缺陷 | 第26-28页 |
3.2.2 叠加低频谐波方法 | 第28-29页 |
3.2.3 改进后的相位屏 | 第29-31页 |
3.3 轨道角动量光束传输特性验证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轨道角动量光束海洋湍流传输特性 | 第35-47页 |
4.1 轨道角动量光束在海洋湍流中的漂移特性 | 第35-39页 |
4.1.1 拉盖尔-高斯光束海洋湍流漂移特性 | 第37-38页 |
4.1.2 贝塞尔-高斯光束海洋湍流漂移特性 | 第38-39页 |
4.2 轨道角动量在海洋湍流中的闪烁特性 | 第39-42页 |
4.2.1 拉盖尔-高斯光束海洋湍流闪烁特性 | 第40-41页 |
4.2.2 贝塞尔-高斯光束海洋湍流闪烁特性 | 第41-42页 |
4.3 轨道角动量海洋湍流探测概率 | 第42-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7-48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