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分析 | 第18-32页 |
2.1 再生制动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再生制动基本原理 | 第18页 |
2.1.2 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2.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 第20-24页 |
2.2.1 复合制动系统的设计需求 | 第20-21页 |
2.2.2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的整车基本参数 | 第21-22页 |
2.2.3 本文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组成 | 第22-24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2.4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复合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32-56页 |
3.1 典型的再生制动控制理论分析 | 第32-42页 |
3.1.1 电动汽车制动动力学模型 | 第32-37页 |
3.1.2 制动力分配控制线 | 第37-40页 |
3.1.3 典型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40-42页 |
3.2 基于制动安全稳定性分析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 第42-47页 |
3.2.1 法规限制下的制动力分配范围 | 第42-46页 |
3.2.2 基于ece法规的后驱动电动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 第46-47页 |
3.3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电液制动力分配 | 第47-53页 |
3.3.1 模糊控制概述 | 第47-48页 |
3.3.2 隶属度函数建立 | 第48-51页 |
3.3.3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 第51-53页 |
3.4 本文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建立与分析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基于advisor的后轮驱动仿真模型再开发 | 第56-66页 |
4.1 advisor工作原理概述 | 第56-57页 |
4.1.1 advisor的功能与局限 | 第56页 |
4.1.2 advisor的仿真策略 | 第56-57页 |
4.2 advisor后驱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7-65页 |
4.2.1 缺省仿真模型分析 | 第58-62页 |
4.2.2 后驱型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4.2.3 后驱型汽车仿真模型建立 | 第63-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66-79页 |
5.1 advisor的缺省控制策略模型 | 第66-68页 |
5.2 本文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型的建立 | 第68-73页 |
5.2.1 后向制动仿真模型 | 第68-71页 |
5.2.2 前向制动仿真模型 | 第71页 |
5.2.3 控制策略模型嵌入advisor | 第71-73页 |
5.3 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73-78页 |
5.3.1 仿真工况选择 | 第73-74页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