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医药卫生器械论文

用于人体健康管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多功能器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4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TENG的工作机理及器件结构第12-14页
        1.2.1 接触-分开式TENG第13页
        1.2.2 滑动式TENG第13-14页
        1.2.3 单电极式TENG第14页
    1.3 TENG的输出性能的优化第14-25页
        1.3.1 摩擦材料的选取第14-16页
        1.3.2 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第16-21页
        1.3.3 TENG的结构设计第21-25页
    1.4 TENG器件的应用领域第25-36页
        1.4.1 TENG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第25-29页
        1.4.2 TENG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第29-33页
        1.4.3 TENG在可穿戴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第33-36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8页
第2章 用于人体姿态监测的压电增强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第48-65页
    2.1 引言第48-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2.2.1 实验原料第49页
        2.2.2 静电纺制备蚕丝蛋白纤维第49页
        2.2.3 静电纺制备PVDF纤维第49页
        2.2.4 TPNG器件的制备第49-50页
        2.2.5 样品表征第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60页
        2.3.1 TPNG工作原理第50-51页
        2.3.2 摩擦电效应与压电效应的相互作用第51-53页
        2.3.3 静电纺丝制备参数对器件输出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2.3.4 TPNG的输出性能第54-58页
        2.3.5 TPNG用于自供能摔倒警报系统第58-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第3章 用于人体温度调控的织物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第65-79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3.2.1 实验原料第66页
        3.2.2 FPAN布的制备第66页
        3.2.3 样品表征第66-6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7-74页
        3.3.1 能量管理设备的结构和组成第67-68页
        3.3.2 作为TENG应用于人体能量收集第68-71页
        3.3.3 作为隔热层应用于人体热管理第71-73页
        3.3.4 作为柔性加热器应用于人体热管理第73-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第4章 用于人体周围紫外-红外光检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第79-93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81页
        4.2.1 实验原料第80页
        4.2.2 ZnO薄膜的制备第80页
        4.2.3 PDMS薄膜的制备第80页
        4.2.4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第80-81页
        4.2.5 样品表征第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4.3.1 TENG为紫外检测提供能源第82-84页
        4.3.2 热电发电机(TEG)为红外检测提供能源第84-85页
        4.3.3 ZnO薄膜的紫外光响应性能第85-88页
        4.3.4 电子眼的紫外-红外自供能检测性能第88-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5章 用于人体皮肤触感及拉伸检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第93-107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实验部分第94-95页
        5.2.1 实验原料第94页
        5.2.2 离子导体的制备第94页
        5.2.3 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94页
        5.2.4 电子皮肤器件的制备第94-95页
        5.2.5 样品表征第9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5-103页
        5.3.1 PI-TENG器件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95-97页
        5.3.2 TENG的输出性能第97-99页
        5.3.3 PI-TENG的传感性能第99-101页
        5.3.4 OPI-TENG的全方向拉伸及拉伸方向识别第101-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第6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第107-109页
    全文结论第107页
    展望第107-1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和专利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碳化以及考虑气候变化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