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4-25页 |
1 绪论 | 第25-62页 |
1.1 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5-39页 |
1.1.1 材料透波机理 | 第25-28页 |
1.1.2 无机透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1.1.3 有机透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1.2 耐高温树脂基体的研究进展 | 第39-48页 |
1.2.1 树脂的耐热机理 | 第39-42页 |
1.2.2 耐高温树脂的改性 | 第42-47页 |
1.2.3 耐烧蚀树脂 | 第47-48页 |
1.3 邻苯二甲腈树脂的研究进展 | 第48-60页 |
1.3.1 树脂的固化机理及基本性能 | 第48-53页 |
1.3.2 树脂的改性研究 | 第53-60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60-62页 |
2 新型Lewis酸/芳香二胺复合固化剂的研究 | 第62-74页 |
2.1 引言 | 第6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62-63页 |
2.2.2 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63-64页 |
2.2.3 树脂与固化剂的制备 | 第6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2.3.1 固化体系的加工性能 | 第64-70页 |
2.3.2 固化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70-71页 |
2.3.3 固化树脂热稳定性及热氧稳定性 | 第71-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3 含杂萘联苯聚芳醚结构的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74-107页 |
3.1 引言 | 第7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4-80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74-75页 |
3.2.2 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75-77页 |
3.2.3 PPEN-Ph的制备 | 第77-78页 |
3.2.4 PPEBF-Ph的制备 | 第78-79页 |
3.2.5 PPENF-Ph的制备 | 第79-80页 |
3.2.6 PPE类邻苯二甲腈树脂/BP-Ph/GF复合层压板的制备 | 第8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0-106页 |
3.3.1 单体与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80-83页 |
3.3.2 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 第83-92页 |
3.3.3 固化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92-93页 |
3.3.4 固化树脂热稳定性及热氧稳定性 | 第93-96页 |
3.3.5 复合层压板的饱和吸水率 | 第96-97页 |
3.3.6 复合层压板的室温/高温机械性能 | 第97-103页 |
3.3.7 复合层压板的室温/高温介电性能 | 第103-10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4 含聚醚酰亚胺结构的邻苯二甲腈树脂及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07-129页 |
4.1 引言 | 第10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7-112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107-108页 |
4.2.2 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108-110页 |
4.2.3 BIPZ单体的制备 | 第110-111页 |
4.2.4 PPEIF-Ph树脂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4.2.5 PPEIF-Ph/BP-Ph/GF复合层压板的制备的制备 | 第11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8页 |
4.3.1 单体与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112-113页 |
4.3.2 酰亚胺结构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4.3.3 固化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118-119页 |
4.3.4 酰亚胺结构对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4.3.5 复合层压板基本性能的变化 | 第121页 |
4.3.6 酰亚胺结构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4.3.7 酰亚胺结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4-12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5 主链含氰酸酯结构邻苯二甲腈树脂及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29-161页 |
5.1 引言 | 第12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9-134页 |
5.2.1 原料与试剂 | 第129-130页 |
5.2.2 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130-132页 |
5.2.3 三官能度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制备 | 第132-133页 |
5.2.4 双官能度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5.2.5 复合层压板的制备 | 第13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4-160页 |
5.3.1 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134-136页 |
5.3.2 小分子树脂对体系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136-144页 |
5.3.3 固化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144-146页 |
5.3.4 氰酸酯结构对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6-149页 |
5.3.5 氰酸酯结构对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149-151页 |
5.3.6 氰酸酯结构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7页 |
5.3.7 氰酸酯结构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57-1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0-161页 |
6 侧链型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61-177页 |
6.1 引言 | 第16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61-166页 |
6.2.1 原料与试剂 | 第161-162页 |
6.2.2 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162-163页 |
6.2.3 PPEC-Ph的制备 | 第163-164页 |
6.2.4 HPN-g-PPEC-Ph的制备 | 第164-165页 |
6.2.5 复合层压板的制备 | 第165-16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66-176页 |
6.3.1 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166页 |
6.3.2 树脂的加工性能 | 第166-170页 |
6.3.3 固化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170页 |
6.3.4 固化树脂热稳定性及热氧稳定性 | 第170-172页 |
6.3.5 复合层压板的饱和吸水率 | 第172页 |
6.3.6 复合层压板的室温/高温机械性能 | 第172-174页 |
6.3.7 复合层压板的室温/高温介电性能 | 第174-1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7-180页 |
7.1 结论 | 第177-178页 |
7.2 创新点 | 第178页 |
7.3 展望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6页 |
附录A 论文中主要符号和缩写的意义 | 第196-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97-199页 |
致谢 | 第199-200页 |
作者简介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