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机械论文

双滚刀协同破岩研究与滚刀布置优化设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3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25页
        1.1.1 研究背景第20-24页
        1.1.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5页
        1.1.3 研究意义第25页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第25-29页
        1.2.1 滚刀破岩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1.2.2 TBM刀盘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 论文的提出、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3.1 论文的提出与来源第29页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1.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2 双滚刀协同破岩机理与模型第32-55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岩石力学特性分析第32-39页
        2.2.1 岩石构成及成因第32-38页
        2.2.2 岩石力学性质第38页
        2.2.3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因素第38-39页
    2.3 岩石力学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第39-40页
        2.3.1 岩石强度第39页
        2.3.2 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第39-40页
    2.4 双滚刀协同破岩机理分析第40-47页
        2.4.1 双滚刀破岩机理第40-42页
        2.4.2 滚刀破岩应力分析第42-44页
        2.4.3 滚刀破岩受力预测模型第44-47页
    2.5 滚刀破岩数学模型第47-52页
        2.5.1 岩石弹性变形阶段的数学模型第47-48页
        2.5.2 岩石塑性变形的本构模型第48-52页
    2.6 双滚刀破岩几何模型第52-54页
        2.6.1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52-53页
        2.6.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定第53-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3 双滚刀协同破岩模拟分析第55-82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掘进参数对滚刀破岩影响度分析第55-61页
        3.2.1 基于正交实验法的仿真分析第55-57页
        3.2.2 实验结果的分析第57-61页
    3.3 刀间距对滚刀破岩特性分析第61-67页
        3.3.1 滚刀间距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第61-63页
        3.3.2 滚刀间距对滚刀受滚动力的影响第63-66页
        3.3.3 最优刀间距分析第66-67页
    3.4 贯入度对滚刀破岩特性分析第67-69页
        3.4.1 贯入度对破岩效果的影响第67-68页
        3.4.2 贯入度对滚刀径向力的影响第68-69页
    3.5 滚刀速度对滚刀破岩特性分析第69-71页
        3.5.1 滚刀速度对破岩效果的影响第69-70页
        3.5.2 滚刀速度对滚刀破岩受力的影响第70-71页
    3.6 岩石节理特性对破岩影响分析第71-80页
        3.6.1 岩石节理特征第71-72页
        3.6.2 岩石材料属性第72页
        3.6.3 岩石节理对破碎的影响第72-75页
        3.6.4 滚刀转速对节理岩石破碎的影响分析第75-78页
        3.6.5 贯入度对节理岩石破碎的影响分析第78-80页
    3.7 本章小结第80-82页
4 双滚刀协同破岩实验验证第82-115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双滚刀破岩实验台第82-98页
        4.2.1 国内外实验台现状第82-83页
        4.2.2 基于压力机的滚刀静压破岩实验第83-85页
        4.2.3 加载速率与破岩力实验第85-86页
        4.2.4 滚刀实验台结构设计及分析第86-92页
        4.2.5 实验台液压驱动系统第92-98页
    4.3 刀间距对滚刀破岩的特性分析第98-103页
        4.3.1 破岩的特性实验分析第98-102页
        4.3.2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102-103页
    4.4 贯入度对滚刀破岩的分析第103-107页
        4.4.1 破岩特性实验分析第103-107页
        4.4.2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107页
    4.5 线速度对滚刀破岩特性分析第107-111页
        4.5.1 破岩特性分析第107-111页
        4.5.2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111页
    4.6 岩石表面破碎形貌研究分析第111-113页
    4.7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5 基于双滚刀协同破岩分析的滚刀布置研究第115-140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滚刀布置分析第115-118页
        5.2.1 刀盘失效第115-116页
        5.2.2 滚刀在刀盘上的布置第116-118页
    5.3 基于粒子群与实验数据的滚刀布置优化第118-139页
        5.3.1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118-119页
        5.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刀盘滚刀布置优化第119-125页
        5.3.3 刀盘设计准则第125-130页
        5.3.4 刀盘推力及扭矩计算第130-132页
        5.3.5 刀盘强度分析第132-137页
        5.3.6 双滚刀顺次加载间距计算第137-139页
    5.4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6 结论及展望第140-143页
    6.1 结论第140-141页
    6.2 创新点第141-142页
    6.3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附录A 粒子群优化主程序第151-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作者简介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复杂荷载作用下海洋立管触地段的损伤分析和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