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39页 |
1.1 光学探针的分类及其应用 | 第19-21页 |
1.1.1 荧光探针 | 第19-20页 |
1.1.2 光吸收型分子探针 | 第20页 |
1.1.3 磷光探针 | 第20-21页 |
1.1.4 拉曼探针 | 第21页 |
1.1.5 其他光学探针 | 第21页 |
1.2 长波光学探针 | 第21-23页 |
1.2.1 光吸收型长波分子探针 | 第22页 |
1.2.2 长波荧光探针 | 第22-23页 |
1.3 酞菁离子缔合物红色荧光探针 | 第23-25页 |
1.3.1 离子型缔合物探针的原理和分类 | 第23页 |
1.3.2 离子型缔合物探针的优势 | 第23-24页 |
1.3.3 基于酞菁荧光化合物的离子缔合物荧光探针 | 第24-25页 |
1.4 肝素的生物活性与定量测定 | 第25-28页 |
1.4.1 肝素定量分析的意义 | 第25页 |
1.4.2 肝素分析定量的方法 | 第25-28页 |
1.4.2.1 生物效价法 | 第26页 |
1.4.2.2 荧光分析法 | 第26-27页 |
1.4.2.3 分光光度法 | 第27页 |
1.4.2.4 色谱法 | 第27页 |
1.4.2.5 联用法 | 第27-28页 |
1.5 课题设想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结构匹配酞菁缔合物红区荧光探针在纳克级肝素钠测定中的应用 | 第39-55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40-41页 |
2.2.1 仪器 | 第40页 |
2.2.2 试剂 | 第40-4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2.3.1 AlS_4Pc和Alcian blue 8GX的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光谱性质 | 第41-45页 |
2.3.2 试验条件的优化 | 第45-48页 |
2.3.2.1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45-46页 |
2.3.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2.3 温度的影响 | 第47页 |
2.3.2.4 AlS_4PC和阿利新蓝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2.3.3 工作曲线 | 第48-49页 |
2.3.4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49-50页 |
2.3.5 肝素测定不同方法的比较 | 第50-51页 |
2.3.6 实际样品的处理和测定 | 第51-52页 |
2.4 结论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磺基铝酞菁缔合物的肝素高灵敏、高特异性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55-71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56-57页 |
3.2.1 仪器 | 第56页 |
3.2.2 试剂 | 第56-5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8页 |
3.3.1 AlS_4P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行为 | 第57-59页 |
3.3.2 肝素存在下AlS_4P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恢复行为 | 第59-61页 |
3.3.3 条件优化 | 第61-64页 |
3.3.3.1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61-62页 |
3.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3.3.3.3 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3.4 AlS_4PC和CPC浓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4 工作曲线 | 第64-65页 |
3.3.5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65-67页 |
3.3.6 不同方法的对比 | 第67页 |
3.3.7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7-68页 |
3.4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四章 阳离子铝酞菁与肝素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的测定 | 第71-85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试验部分 | 第72-73页 |
4.2.1 仪器 | 第72页 |
4.2.2 试剂 | 第72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72-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4.3.1 TTMAAlPc的分子结构与光学性质 | 第73-74页 |
4.3.2 TTMAAlPc-肝素的荧光过猝灭现象 | 第74-77页 |
4.3.2.1 Stern-Volmer方程与作图法校正 | 第75-76页 |
4.3.2.2 荧光各向异性法计算结合常数 | 第76-77页 |
4.3.3 实验条件的考察与优化 | 第77-80页 |
4.3.3.1 pH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8页 |
4.3.3.3 仪器狭缝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3.4 粘度对TTMAAlPc荧光各向异性值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3.5 凝胶色谱柱纯化结合态TTMAAlPc-HP复合物及其荧光各向异性 | 第80页 |
4.4 结论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第五章 研究生阶段其他工作的小结与分析 | 第85-99页 |
5.1 四取代三甲基碘化铵金属酞菁的合成初探 | 第85-91页 |
5.1.1 引言 | 第85页 |
5.1.2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5.1.2.1 仪器 | 第85-86页 |
5.1.2.2 试剂 | 第86页 |
5.1.2.3 实验方法 | 第86页 |
5.1.3 结果和讨论 | 第86-90页 |
5.1.3.1 四取代三甲基碘化铵金属酞菁的性质 | 第86-87页 |
5.1.3.2 碘化甲烷的用量 | 第87页 |
5.1.3.3 四取代硝基酞菁的还原 | 第87-88页 |
5.1.3.4 甲基化金属酞菁的纯度 | 第88-89页 |
5.1.3.5 四硝基取代钴酞菁的元素分析 | 第89页 |
5.1.3.6 四取代氨基酞菁的中心原子 | 第89-90页 |
5.1.4 结论 | 第90-91页 |
5.2 结构匹配阴、阳离子酞菁缔合物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光谱性质和应用初探 | 第91-97页 |
5.2.1 引言 | 第91页 |
5.2.2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5.2.2.1 仪器 | 第91页 |
5.2.2.2 试剂 | 第91-92页 |
5.2.2.3 实验方法 | 第92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7页 |
5.2.3.1 二种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 第92-93页 |
5.2.3.2 两种酞菁的比例对荧光的影响 | 第93-94页 |
5.2.3.3 溶液pH对酞菁荧光的影响 | 第94-95页 |
5.2.3.4 TTMAAlPc-AlS_4Pc缔合物荧光对蛋白质、核酸的响应初探 | 第95-97页 |
5.2.4 结论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附录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