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 第12-14页 |
1.3 斜拉桥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4-17页 |
1.3.1 斜拉桥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2 斜拉桥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4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0-37页 |
2.1 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0-24页 |
2.1.1 变形体运动状态描述 | 第20-21页 |
2.1.2 总体拉格朗日列式法 | 第21-23页 |
2.1.3 修正的拉格朗日列式法 | 第23页 |
2.1.4 随转坐标系列式法 | 第23页 |
2.1.5 不同方法的比较 | 第23-24页 |
2.2 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影响因素 | 第24-30页 |
2.2.1 斜拉索垂度效应 | 第24-25页 |
2.2.2 结构大变形效应 | 第25-26页 |
2.2.3 弯矩和轴向力组合的梁-柱效应 | 第26-30页 |
2.3 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的数值解法 | 第30-33页 |
2.3.1 增量法 | 第30-31页 |
2.3.2 迭代法 | 第31-32页 |
2.3.3 混合法 | 第32-33页 |
2.4 非线性分析中两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 第33-35页 |
2.4.1 增量步长选择 | 第33-34页 |
2.4.2 收敛准则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影响分析 | 第37-51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37-39页 |
3.2 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39-42页 |
3.2.1 岳口汉江特大桥施工简介 | 第39-40页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3 有限元分析工况 | 第41-42页 |
3.3 施工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影响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3.3.1 非线性对位移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非线性对弯矩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 非线性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成桥阶段几何非线性影响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3.4.1 非线性对位移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非线性对弯矩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3 非线性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控制 | 第51-6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51-59页 |
4.2.1 主梁自重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2 主梁刚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拉索刚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4 施工荷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5 初张拉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6 温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 参数识别修正 | 第59-63页 |
4.3.1 参数识别概述 | 第59页 |
4.3.2 最小二乘法工程应用 | 第59-61页 |
4.3.3 混合梁斜拉桥参数识别修正 | 第61-63页 |
4.4 成桥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4.4.1 成桥线形对比 | 第63-64页 |
4.4.2 成桥索力对比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