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一、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理论 | 第10-11页 |
二、系统论及其教育系统观 | 第11页 |
三、模式论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二、国内研究述评 | 第16-19页 |
三、境外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一章 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类标准与主要类型 | 第24-28页 |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依据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25-28页 |
一、嫁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26页 |
二、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上海不同类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上海嫁接式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华东政法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的国际商法项目为例 | 第28-33页 |
一、华政LL.M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28-32页 |
二、上海嫁接式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上海融合式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例 | 第33-40页 |
一、中欧MBA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 第34-37页 |
二、上海融合式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37-40页 |
第三章 上海中外合作办学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及原因分析 | 第40-49页 |
第一节 上海两种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 | 第40-46页 |
一、培养目标的评估 | 第40-41页 |
二、培养制度的评估 | 第41-43页 |
三、培养方式的评估 | 第43-45页 |
四、培养考核的评估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上海两种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上海两种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效果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 第47-48页 |
二、内部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完善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路径 | 第49-54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上海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一、政策支持与方向引导 | 第50页 |
二、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推进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度改革 | 第51-54页 |
一、提高入学标准 | 第51页 |
二、完善学制学分制度 | 第51-52页 |
三、健全教师选聘、培养制度 | 第52-53页 |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附录A 上海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状况调查访谈提纲 | 第62-64页 |
学生访谈提纲 | 第62页 |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第62-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