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问题的提出 | 第18-23页 |
一、相关市场界定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二、互联网产业的特殊性 | 第19-23页 |
(一)交叉网络外部性 | 第20页 |
(二)消费者锁定效应 | 第20-21页 |
(三)用户对平台的多归属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市场界定的传统方法 | 第23-27页 |
一、需求替代分析理论 | 第23-24页 |
二、供给替代分析理论 | 第24-25页 |
三、SSNIP测试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欧美国家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的认定 | 第27-34页 |
一、美国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的发展 | 第27-30页 |
(一)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的认定方法 | 第27-30页 |
二、欧盟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的认定 | 第30-34页 |
(一)欧盟界定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的方法 | 第30-34页 |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界定的现状 | 第34-42页 |
一、中国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界定行政执法方面 | 第34-37页 |
(一)互联网网络领域中相关市场界定的现状 | 第34-37页 |
(二)在线零售领域种相关市场界定的现状 | 第37页 |
二、中国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界定司法实践方面 | 第37-42页 |
(一)在线产品相关市场界定的现状 | 第37-39页 |
(二)搜索引擎服务市场与在线广告市场界定的现状 | 第39-42页 |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界定的发展趋势 | 第42-47页 |
一、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环节的淡化 | 第42-43页 |
二、在界定互联网领域相关地域市场时应持谨慎态度 | 第43-44页 |
三、界定相关市场须依据具体案件的特点来分析 | 第44-45页 |
四、双边市场的相关市场界定需要运用双边市场的理论来分析 | 第45-46页 |
五、坚持相关市场界定的透明度原则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