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网络诈骗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诈骗现状 | 第12-16页 |
(一)网络环境简述 | 第14-15页 |
(二)网络诈骗常见类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网络诈骗的概念 | 第16-19页 |
(一)利用信息网络实施 | 第17-18页 |
(二)针对不特定多数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网络诈骗对传统诈骗的理论冲击 | 第19-21页 |
(一)纯正数额犯转变为非纯正数额犯 | 第19页 |
(二)回应理论界对诈骗罪是否存在未遂的争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网络诈骗的犯罪数额认定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网络诈骗数额的涵义与分类 | 第21-22页 |
(一)网络诈骗数额涵义 | 第21页 |
(二)网络诈骗数额分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网络诈骗数额难以认定的原因 | 第22页 |
(一)网络诈骗往往涉及众多被害人 | 第22页 |
(二)网络诈骗影响地域广 | 第22页 |
(三)网络诈骗行为结束后取证较难 | 第22页 |
第三节 实践中认定网络诈骗数额的操作及思考 | 第22-27页 |
(一)根据被告人账户的往来资金推定诈骗数额 | 第22-23页 |
(二)结合网络诈骗的行为模式综合认定 | 第23-25页 |
(三)实践中处理诈骗犯罪的思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网络诈骗的共犯问题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网络诈骗的行为模式 | 第27-29页 |
(一)平行式诈骗 | 第27-28页 |
(二)分工式诈骗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网络诈骗共犯的认定 | 第29-30页 |
(一)首要分子的认定 | 第29-30页 |
(二)其他主犯的认定 | 第30页 |
(三)从犯的认定 | 第30页 |
第三节 网络诈骗相关犯罪的认定 | 第30-33页 |
(一)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 第30-31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31页 |
(三)招摇撞骗罪 | 第31页 |
(四)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 第31页 |
(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第31-32页 |
(六)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网络诈骗犯罪的其他问题 | 第33-38页 |
第一节 网络诈骗与网络盗窃的区别 | 第33-36页 |
(一)行为模式差异较大 | 第33-34页 |
(二)处分意识必要说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网络信用卡诈骗的定性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网络诈骗与其他行为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