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减速器齿轮疲劳寿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汽车传动系载荷谱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齿轮系统动力学及轮齿应力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机械装备及零部件疲劳寿命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减速器载荷谱编制第18-33页
    2.1 减速器载荷谱编制方案的确定第18-19页
    2.2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物流车结构分析第19-20页
        2.2.1 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第19-20页
        2.2.2 整车设计参数第20页
    2.3 基于AVL Cruise的电动物流车行驶仿真第20-26页
        2.3.1 电动汽车整车模型第20-21页
        2.3.2 主要模块定义第21-24页
        2.3.3 计算任务定义第24-25页
        2.3.4 驱动及制动力矩分配第25页
        2.3.5 仿真结果分析第25-26页
    2.4 载荷谱编制第26-32页
        2.4.1 数据处理第26-27页
        2.4.2 扭矩转速联合统计分析第27-28页
        2.4.3 扭矩概率分布函数估计及极大值推断第28-30页
        2.4.4 扭矩转数合成及外推第30页
        2.4.5 扭矩-转速二维载荷谱编制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减速器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分析第33-46页
    3.1 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3-39页
        3.1.1 模型描述第33-34页
        3.1.2 各构件速度及加速度第34-35页
        3.1.3 各构件弹性变形协调条件第35页
        3.1.4 啮合相位第35-36页
        3.1.5 时变啮合刚度第36-37页
        3.1.6 当量啮合误差第37-38页
        3.1.7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第38-39页
    3.2 动力学模型求解及振动位移响应分析第39-41页
        3.2.1 求解方法第39-40页
        3.2.2 振动位移响应分析第40-41页
    3.3 各齿轮副动态啮合力计算第41-45页
        3.3.1 各齿轮副动态啮合力计算第41-43页
        3.3.2 系统主要参数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减速器轮齿应力谱统计第46-75页
    4.1 减速器轮齿受力分析第46-50页
        4.1.1 直齿轮轮齿啮合受力分析第46-48页
        4.1.2 减速器各齿轮轮齿啮合力模型第48-50页
    4.2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改进计算第50-65页
        4.2.1 时变啮合刚度求解方法第50页
        4.2.2 势能法原理第50-51页
        4.2.3 外啮合齿轮刚度改进模型第51-55页
        4.2.4 内啮合齿轮刚度改进模型第55-57页
        4.2.5 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结果第57-58页
        4.2.6 有限元结果对比第58-63页
        4.2.7 考虑齿形误差的齿轮啮合刚度第63-65页
    4.3 各轮齿轮齿啮合力时间历程第65-68页
        4.3.1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第65-67页
        4.3.2 各齿轮轮齿啮合力计算第67-68页
    4.4 各齿轮轮齿疲劳危险位置应力谱第68-74页
        4.4.1 轮齿接触疲劳危险位置应力计算第68-70页
        4.4.2 轮齿弯曲疲劳危险位置应力计算第70-72页
        4.4.3 各齿轮轮齿危险位置应力谱统计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疲劳寿命研究第75-90页
    5.1 齿轮疲劳寿命的理论分析第75-80页
        5.1.1 疲劳分析理论第75-76页
        5.1.2 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第76-77页
        5.1.3 齿轮应力寿命曲线建立及修正第77-79页
        5.1.4 减速器齿轮疲劳损伤计算第79-80页
    5.2 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疲劳寿命计算第80-85页
        5.2.1 响应面函数构建第80-81页
        5.2.2 面心复合设计第81页
        5.2.3 响应面函数拟合第81-82页
        5.2.4 响应面函数精度检验第82-84页
        5.2.5 减速器齿轮疲劳寿命计算第84-85页
    5.3 基于响应面函数的齿轮疲劳损伤研究第85-89页
        5.3.1 单一变量变化对齿轮疲劳损伤的影响第85-87页
        5.3.2 两变量同时变化对齿轮疲劳损伤的影响第87-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结论第90-93页
    6.1 研究总结第90-91页
    6.2 研究展望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下一篇:汽车总装线智能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