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开行模式及中心枢纽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中欧班列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中转运输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竞争力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1.2.4 节点布局优化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中欧班列开行模式分析 | 第21-34页 |
2.1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8页 |
2.1.1 中欧班列发展环境 | 第21-24页 |
2.1.2 中欧班列空间布局 | 第24-26页 |
2.1.3 中欧班列货运现状 | 第26-27页 |
2.1.4 中欧班列发展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2.2 枢纽直发模式 | 第28-30页 |
2.2.1 枢纽直发模式运作流程 | 第28-29页 |
2.2.2 枢纽直发模式特点 | 第29-30页 |
2.3 中心枢纽中转集货开行模式 | 第30-33页 |
2.3.1 轴辐式物流网络理论 | 第30-31页 |
2.3.2 中转集货开行模式运作流程 | 第31-32页 |
2.3.3 中转集货开行模式特点 | 第32-33页 |
2.4 开行模式比较及趋势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 | 第34-43页 |
3.1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1.1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内涵 | 第34-35页 |
3.1.2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2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9页 |
3.2.1 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2.2 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3.3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39-43页 |
3.3.1 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3.3.2 多目标评分综合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3.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1-43页 |
第4章 中欧班列中心枢纽布局优化模型 | 第43-57页 |
4.1 中心枢纽布局优化思路及方法 | 第43-44页 |
4.1.1 布局优化思路 | 第43页 |
4.1.2 节点布局优化方法 | 第43-44页 |
4.2 中欧班列开行系统成本分析 | 第44-47页 |
4.2.1 运量规模效益 | 第45-46页 |
4.2.2 运输时间效益 | 第46-47页 |
4.3 中心枢纽布局优化模型构建 | 第47-54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4.3.2 模型假设 | 第48-49页 |
4.3.3 优化模型 | 第49-54页 |
4.4 模型求解 | 第54-57页 |
第5章 西通道中心枢纽布局优化实例分析 | 第57-74页 |
5.1 中欧班列西通道枢纽节点概况 | 第57-58页 |
5.2 中欧班列西通道枢纽节点竞争力评价 | 第58-63页 |
5.2.1 指标数据收集 | 第58-59页 |
5.2.2 指标得分计算 | 第59-60页 |
5.2.3 目标评分计算 | 第60-61页 |
5.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5.3 中欧班列西通道中心枢纽布局优化 | 第63-74页 |
5.3.1 相关数据收集 | 第63-71页 |
5.3.2 布局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71-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