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管理架构 | 第20-26页 |
2.1 操作风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 第20-21页 |
2.1.1 操作风险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操作风险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21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3-24页 |
2.4 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模型 | 第24-26页 |
3 G证券公司营业部操作风险的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G证券公司营业部概况 | 第26页 |
3.1.1 G证券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2 G证券公司营业部概况 | 第26页 |
3.2 G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 | 第26-32页 |
3.2.1 G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3.2.2 G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分类管理 | 第28-32页 |
3.3 G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主要操作风险 | 第32-35页 |
3.3.1 内部制度流程失效风险 | 第33-34页 |
3.3.2 员工行为不当风险 | 第34-35页 |
3.3.3 信息技术系统风险 | 第35页 |
3.3.4 外部事件影响风险 | 第35页 |
3.4 证券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 第35-37页 |
3.5 证券公司营业部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3.5.1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3.5.2 操作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 第37-39页 |
4 G证券公司营业部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 第39-59页 |
4.1 构筑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 第39-41页 |
4.1.1 两道核查 | 第39-40页 |
4.1.2 中心监控 | 第40-41页 |
4.1.3 总分联动 | 第41页 |
4.2 建设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 第41-48页 |
4.2.1 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 第42页 |
4.2.2 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框架 | 第42-43页 |
4.2.3 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具体应用 | 第43-48页 |
4.3 运用并深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 第48-57页 |
4.3.1 建立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流程(RCSA) | 第49页 |
4.3.2 建立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系统(KRI) | 第49-51页 |
4.3.3 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管理(LDC) | 第51-55页 |
4.3.4 运用操作风险事件情景分析(SA) | 第55-56页 |
4.3.5 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 第56-57页 |
4.4 G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成效分析 | 第57-59页 |
5 G证券公司营业部操作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59-66页 |
5.1 转变操作风险管理者职责并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 第59-60页 |
5.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 第60-63页 |
5.2.1 实施《内控规范》的目标 | 第61-62页 |
5.2.2 实施《内控规范》的方法和意义 | 第62-63页 |
5.3 培养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 第63-64页 |
5.4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考核体系 | 第64-65页 |
5.5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培训与资格认证机制 | 第65-66页 |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