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汽车低速正面碰撞仿真分析及吸能部件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提出第11-14页
        1.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国外汽车碰撞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发展现状第16-18页
        1.2.3 国内汽车碰撞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4 国内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发展现状第19-20页
    1.3 汽车低速碰撞法规第20页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0-23页
第2章 整车碰撞仿真理论及吸能部件设计理论方法第23-41页
    2.1 有限元理论第23-33页
        2.1.1 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描述第23-24页
        2.1.2 汽车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第24-27页
        2.1.3 有限元控制方程第27-29页
        2.1.4 边界条件第29-30页
        2.1.5 时间积分和时间步长控制第30-32页
        2.1.6 沙漏的控制第32页
        2.1.7 接触算法第32-33页
    2.2 拓扑优化基本理论第33-35页
        2.2.1 连续体拓扑优化设计第33-34页
        2.2.2 基于SIMP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方法第34-35页
    2.3 汽车吸能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5-40页
        2.3.1 汽车吸能部件的设计理论第35-37页
        2.3.2 汽车吸能部件的设计方法第37-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1-51页
    3.1 整车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3页
    3.2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43-50页
        3.2.1 正面碰撞试验第43-47页
        3.2.2 侧面碰撞验证第47-48页
        3.2.3 偏置碰撞验证第48-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整车低速正碰仿真实验分析第51-59页
    4.1 基于IIHS法规的完全正面碰撞仿真第51-53页
        4.1.1 IIHS低速正面碰撞法规第51-52页
        4.1.2 整车碰撞模拟仿真实验模型第52-53页
    4.2 仿真碰撞结果分析第53-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吸能部件的优化设计第59-67页
    5.1 吸能盒的材料选择第59-60页
    5.2 吸能盒的形状设计第60-61页
    5.3 吸能盒的优化设计第61-66页
        5.3.1 初始吸能盒基于SIMP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设计第62-64页
        5.3.2 吸能盒的优化结果验证第64-66页
    5.4 保险杠加强筋的优化第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改进后的整车低速正碰仿真实验第67-71页
    6.1 吸能部件优化后整车碰撞仿真模拟第67-68页
    6.2 仿真结果分析第68-70页
    6.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研究结论第71-72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72页
    7.3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发包制”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分化与整合:乡村社会的公共性构建研究--以橘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