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 一、特色小镇 | 第23-24页 | 
| 二、文化建设 | 第24-25页 | 
| 三、文化建设机制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 一、文化空间理论 | 第26页 | 
| 二、社会力学平衡原理 | 第26-27页 | 
| 三、文化结构层次理论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与建设机制发展现状 | 第28-41页 | 
| 第一节 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现状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现状案例分析 | 第30-33页 | 
| 一、梦想小镇和模客小镇概况 | 第30-31页 | 
| 二、梦想小镇和模客小镇文化建设对比 | 第31-33页 | 
| 三、小结 | 第33页 | 
| 第三节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机制 | 第33-40页 | 
| 一、文化建设机制概念及运行原理分析 | 第34-35页 | 
| 二、文化建设机制多元主体互动分析 | 第35-37页 | 
| 三、文化建设机制现状 | 第37-40页 | 
| 第四节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 第40-41页 | 
| 一、文化与产业 | 第40页 | 
| 二、文化与城镇建设 | 第40-41页 | 
| 三、文化与人 | 第41页 | 
| 第四章 建设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53页 |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42-45页 | 
| 一、文献查阅法 | 第42-43页 | 
| 二、实地调研法 | 第43-44页 | 
| 三、德尔菲法 | 第44页 | 
| 四、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建设构想 | 第45-49页 | 
| 一、制定原则 | 第45-46页 | 
| 二、制定过程 | 第46页 | 
| 三、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 第46-49页 | 
|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 第49-50页 | 
| 第四节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机制存在问题 | 第53-56页 | 
| 一、政府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53-54页 | 
| 二、规范化评价体系不充分 | 第54页 | 
| 三、部分特色小镇文化特征不突出 | 第54-55页 | 
| 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不到位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文化建设机制下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 第56-61页 | 
| 一、发挥政府主体力量,完善相关政策 | 第56-58页 | 
| 二、构建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 三、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 第59-60页 | 
| 四、明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分工 | 第60-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附录一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问卷 | 第69-73页 | 
| 附录二 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问卷分析结果 | 第73-79页 | 
| 附录三 | 第79-84页 | 
|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