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3页 |
1.1 苹果树腐烂病 | 第7-9页 |
1.1.1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 第7-8页 |
1.1.2 影响苹果腐烂病发病的因子 | 第8-9页 |
1.2 腐烂病菌的种属特征 | 第9-10页 |
1.3 分子标记在病原菌鉴定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1.3.1 rDNA-ITS标记的结构和特征 | 第10页 |
1.3.2 ITS序列分析的应用原理 | 第10-11页 |
1.3.3 ITS分子标记在真菌种类鉴定中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3.4 ITS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1页 |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苹果树腐烂病的调查方法 | 第13-15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13页 |
2.1.2 试验所用培养基 | 第13页 |
2.1.3 供试试剂 | 第13-14页 |
2.1.4 供试仪器 | 第14页 |
2.1.5 试验方法 | 第14页 |
2.1.6 形态观察 | 第14页 |
2.1.7 生物学特征观测 | 第14页 |
2.1.8 致死温度测定方法 | 第14页 |
2.1.9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2.2 致病性检测试验 | 第15-16页 |
2.2.1 供试菌株 | 第15页 |
2.2.2 供试药剂及主要仪器 | 第15页 |
2.2.3 病原菌分离方法及保存 | 第15页 |
2.2.4 病原菌纯化 | 第15页 |
2.2.5 科赫氏法则验证 | 第15-16页 |
2.3 腐烂病病原菌系统发育性研究 | 第16-20页 |
2.3.1 供试菌株 | 第16-17页 |
2.3.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17页 |
2.3.3 病原菌DNA提取 | 第17-18页 |
2.3.4 IT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18-19页 |
2.3.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 | 第19页 |
2.3.6 序列对比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19-20页 |
2.4 形态学特征研究试验 | 第20页 |
2.4.1 菌落特征 | 第20页 |
2.4.2 显微成像方法 | 第20页 |
2.5 腐烂病病原菌生物学特征研究试验 | 第20-21页 |
2.5.1 腐烂病菌生长速度计分生孢子器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 | 第20页 |
2.5.2 致死温度测定方法 | 第20页 |
2.5.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3.1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现状 | 第21-24页 |
3.1.1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症状类型 | 第21-22页 |
3.1.2 山西苹果腐烂病发生现状 | 第22-24页 |
3.2 苹果树腐烂病菌接种不同材料致病性检测结果 | 第24-26页 |
3.3 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26-28页 |
3.4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菌落特征 | 第28-30页 |
3.5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显微特征 | 第30-32页 |
3.5.1 V.pyri | 第30页 |
3.5.2 V.mali | 第30-31页 |
3.5.3 各个类群显微特征比较 | 第31-32页 |
3.6 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 | 第32-35页 |
3.6.1 分生孢子器致死温度 | 第32-33页 |
3.6.2 菌丝致死温度 | 第33页 |
3.6.3 不同地理来源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4.1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现状 | 第35页 |
4.2 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性检测 | 第35页 |
4.3 苹果树腐烂病菌种群系统发育性研究 | 第35-36页 |
4.4 苹果树腐烂病菌种群形态特征多样性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ABSTRAT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