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调度管理体制要求的大型水库提前蓄水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提前蓄水方案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二层规划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我国大型水库调度管理体制分析 | 第16-22页 |
2.1. 水库管理体制的复杂性 | 第16-19页 |
2.1.1. 水库管理主体及利益相关方 | 第16-17页 |
2.1.2. 水库调度运用 | 第17-18页 |
2.1.3. 水库调度决策结构化特征 | 第18-19页 |
2.2. 现有水库调度模型介绍 | 第19-21页 |
2.2.1. 单决策主体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多决策主体模型 | 第20-21页 |
2.3. 小结 | 第21-22页 |
3. 一类二层规划部分合作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22-31页 |
3.1. 二层规划简介 | 第22-23页 |
3.2. 部分合作模型简介 | 第23-24页 |
3.3. 二层规划求解新算法 | 第24-30页 |
3.3.1. 基本概念 | 第24页 |
3.3.2. 模型的构建 | 第24-27页 |
3.3.3. 算例及结果 | 第27-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4. 丹江口水库提前蓄水方案 | 第31-56页 |
4.1. 提前蓄水的二层规划模型的建模背景 | 第31-32页 |
4.2. 现有调度方式分析 | 第32-38页 |
4.2.1. 汛期径流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4.2.2. 控制水位调整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3. 水库调度的二层规划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3.1. 上层防洪调度模型 | 第39页 |
4.3.2. 下层蓄水调度模型 | 第39-40页 |
4.4. 来水资料延长 | 第40-47页 |
4.4.1. 随机模拟模型 | 第40-41页 |
4.4.2. 径流系列模拟 | 第41-47页 |
4.5. 汛期优化调度规则 | 第47-50页 |
4.5.1. 模型求解 | 第47-50页 |
4.5.2. 优化调度规则 | 第50页 |
4.6. 优化效果分析 | 第50-55页 |
4.6.1. 防洪风险分析 | 第50-54页 |
4.6.2. 蓄水效益分析 | 第54-55页 |
4.6.3. 原径流系列演算结果分析 | 第55页 |
4.7. 小结 | 第55-56页 |
5.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方案 | 第56-91页 |
5.1. 提前蓄水的二层规划模型的建模背景 | 第56-58页 |
5.1.1. 调度任务的需求 | 第56-57页 |
5.1.2. 调度体制的需求 | 第57-58页 |
5.2. 现有调度方式分析 | 第58-70页 |
5.2.1. 汛期径流特性分析 | 第58-61页 |
5.2.2. 现有调度方式效果 | 第61-67页 |
5.2.3. 控制水位调整影响分析 | 第67-70页 |
5.3. 水库调度的二层规划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5.3.1. 上层防洪模型 | 第70-71页 |
5.3.2. 下层兴利模型 | 第71-72页 |
5.4. 汛期优化调度规则 | 第72-78页 |
5.4.1. 模型求解 | 第72-77页 |
5.4.2. 优化调度规则 | 第77-78页 |
5.5. 优化效果分析 | 第78-90页 |
5.5.1. 调度机制影响分析 | 第78-84页 |
5.5.2. 防洪风险分析 | 第84-89页 |
5.5.3. 蓄水效益分析 | 第89-90页 |
5.6. 小结 | 第90-91页 |
6. 总结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创新点 | 第92页 |
6.3.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附录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